[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性高的驱动器制动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033157.3 | 申请日: | 202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50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袁炜彬;郭继亮;王青华;梁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3/20 | 分类号: | H02P3/20;H02P25/0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莫鹏飞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驱动器 制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安全性高的驱动器制动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器U1以及制动模块,制动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信号传递单元以及制动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入端与驱动控制器U1信号连接,信号传递单元的控制端与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信号传递单元的输出端与制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信号连接;驱动控制器U1设置有U驱动端、V驱动端以及W驱动端,U驱动端、V驱动端以及W驱动端分别与外部电机的三相驱动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动控制单元控制电机的三相驱动输入端彼此短接,使得电机转换为发电机,提供反电动势给运动单元制造阻力,实新制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安全性高的驱动器制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伺服驱动也越来越会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直线电机应用产业将应用在更多的行业和场景,随之而来的是,直线电机在紧急停车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图1所示,现有直线电机模组是直接连接伺服驱动器进行运动控制,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候,运动单元会因为惯性出现自由运动的情况,只能靠机械限位停,负载重的情况,惯性会更大导致撞击力度更大,因此若是出现异常,只靠机械限位制停直线电机模组(比如车)的话,则容易出现意外事故,通过调整制动的距离来防止出现意外,也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避免出现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驱动器制动电路,通过制动控制单元控制电机的三相驱动输入端彼此短接,使得电机转换为发电机,在电机出现滑行时则可以产生反电动势给电机连接的运动结构制造阻力,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滑行的距离,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性高的驱动器制动电路,包括驱动控制器U1以及制动模块,所述制动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信号传递单元以及制动控制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入端与驱动控制器U1信号连接,所述信号传递单元的控制端与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信号传递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制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器U1设置有U驱动端、V驱动端以及W驱动端,所述U驱动端、V驱动端以及W驱动端分别与外部电机的三相驱动输入端连接,所述制动控制单元用于使U驱动端与V驱动端和W驱动端均信号连接或不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RLY2,继电器RLY2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电压以及信号传递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RLY2包括有第一常开开关和第二常开开关,所述第一常开开关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与U驱动端和W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常开开关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与V驱动端和W驱动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控制单元还包括二极管D11,所述继电器RLY2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11的两端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与外部电压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与信号传递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包括开关管PC7、稳压二极管DZ10以及电阻R88,控制信号通过电阻R88与稳压二极管DZ10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Z10的阴极与开关管PC7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开关管PC7的第二控制端与外部电压连接,开关管PC7的一开关端连接外部电压,开关管PC7的另一开关端通过电阻R87与信号传递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传递单元包括开关管Q4和电阻R89,电阻R89的两端分别与开关管Q4的控制端和开关管Q4的一开关端连接,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4的一开关端接地,开关管Q4的另一开关端与制动控制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全性高的驱动器制动电路还包括电流保护检测模块,所述电流保护检测模块用于电机的驱动端的电流是否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33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