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过载的排污泵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977327.7 | 申请日: | 2022-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70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余存立;程鹏;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飞力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7/04 | 分类号: | F04D7/04;F04D29/42;F04D15/00;F04D29/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印丽颖 |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过载 排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过载的排污泵,涉及排污泵技术领域,包括泵体和转接管,泵体上设有与转接管相适配的出水管,还包括设置于转接管上的若干个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管、端盖、把手、导向柱、弹簧和橡胶塞,缓冲管与转接管通过焊接连接且内侧相连通,端盖与缓冲管通过螺纹相连接,把手设置于端盖的外侧,导向柱设置于端盖的内侧且与端盖的边缘形成有与弹簧相适配的限位槽,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橡胶塞上且另一端与端盖活动连接,橡胶塞与缓冲管的内侧相适配,通过在转接管上连通设置缓冲结构可以自动调节排污泵及管道内的水压,使得管道始终处于正常的水压下,有效提高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且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止过载的排污泵。
背景技术
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与一般卧式泵或立式污水泵相比,排污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方便,大型的排污泵一般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连续运转时间长。排污泵由于泵和电机同轴,轴短,转动部件重量轻,因此轴承上承受的载荷(径向)相对较小,寿命比一般泵要长得多,不存在汽蚀破坏及灌引水等问题,特别是后一点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振动噪声小,电机温升低,对环境无污染。
可是当排污泵抽送量过载时会导致泵体及管道承受较大的压力,久而久之会导致主要零部件发生损坏而导致故障,影响泵体运行及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给人们带来麻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过载的排污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过载的排污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过载的排污泵,包括泵体和转接管,泵体上设有与转接管相适配的出水管,还包括设置于转接管上的若干个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管、端盖、把手、导向柱、弹簧和橡胶塞,缓冲管与转接管通过焊接连接且内侧相连通,端盖与缓冲管通过螺纹相连接,把手设置于端盖的外侧,导向柱设置于端盖的内侧且与端盖的边缘形成有与弹簧相适配的限位槽,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橡胶塞上且另一端与端盖活动连接,橡胶塞与缓冲管的内侧相适配。
优选地,缓冲管的内径小于转接管的内径。
优选地,转接管为L型结构。
优选地,缓冲结构设置于转接管的竖直部。
优选地,缓冲结构的数量不低于2个。
优选地,缓冲结构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或在水平方向沿转接管呈圆周阵列式分布。
优选地,把手为T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转接管上连通设置缓冲结构可以自动调节排污泵及管道内的水压,使得管道始终处于正常的水压下,有效提高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且效果明显。
2、通过不同数量的缓冲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排污泵,具有一定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11、出水管;2、转接管;3、缓冲结构;31、缓冲管;32、端盖;33、把手;34、导向柱;35、限位槽;36、弹簧;37、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飞力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飞力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77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起球抗菌复合面料
- 下一篇:一种用于滤芯风阻测试的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