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959046.9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7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董生成;蒋玲;朱广秀源;王生富;刘高飞;张毅涛;王生杰;马旭东;王志惠;谢彭盛;张成磊;李渊;周尚虎;李秋阳;吴对平;杨韬辉;任继云;刘敬之;李耿;李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F16J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鑫 |
地址: | 810008***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容器 | ||
1.一种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本体(10),所述密封本体(10)内设置有测试空间(101),所述密封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测试空间(101)连通的第一密封通道(102)和第二密封通道(103);
所述密封本体(10)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密封本体(11)和第二密封本体(12),所述测试空间(10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本体(11)和所述第二密封本体(12)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端面(110),所述第一密封端面(110)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111);
所述第二密封本体(1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端面(120),所述第二密封端面(120)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部(121),所述第二密封部(12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部(111)相互插接,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11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121)之间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还包括:
第一伸出本体(13),设置在所述密封本体(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伸出本体(13)由所述密封本体(10)上朝向远离所述密封本体(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密封通道(102)设置在所述第一伸出本体(13)上;
第二伸出本体(14),设置在所述密封本体(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伸出本体(14)由所述密封本体(10)上朝向远离所述密封本体(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密封通道(103)设置在所述第二伸出本体(14)上;
所述第一密封通道(102)的径向截面的截面积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103)的径向截面的截面积均小于所述测试空间(101)的径向截面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1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测试空间(101)连接,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密封通道(102)的径向截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二密封通道(10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测试空间(101)连接,由所述第二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二密封通道(103)的径向截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还包括:
紧固部件(20),罩设在所述密封本体(10)上,所述紧固部件(20)与所述第一伸出本体(13)和/或所述第二伸出本体(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本体(13)和/或所述第二伸出本体(14)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部件(20)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20)包括:
相互扣合的第一紧固本体(21)和第二紧固本体(22),所述第一紧固本体(21)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面(210),所述第一配合面(21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11);
所述第二紧固本体(22)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面(220),所述第二配合面(220)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21),所述第一配合部(21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21)相互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11)包括第一凸出块(1110),所述第一凸出块(1110)沿所述第一密封本体(11)的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密封部(121)包括第一凹槽(1210),所述第一凸出块(1110)的至少部分卡接至所述第一凹槽(12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11)还包括第二凸出块(1111),所述第二凸出块(1111)沿所述第一密封本体(11)的径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密封部(121)还包括第二凹槽(1211),所述第二凸出块(1111)的至少部分卡接至所述第二凹槽(121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未经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590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电网继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精密冲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