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轮状饰条定型制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93892.5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03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田华;张绿建;母久伟;邹玉秀;姜鹏;王远刚;刘海运;王越红;尹金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华录国正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B29L3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轮状饰条 定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轮状饰条定型制具,包括底座,在底座的左侧上下部固定有MHF2‑20D2气缸,左上角装有配电箱,左下角装有启动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MHF2‑20D2气缸的壳体上面平行的设有两条滑道;滑道中滑动地与滑块下面设的凸台滑动连接;滑块用埋头螺丝通过内侧仿形胎具两端设的耳上的滑块固定孔固定在内侧仿形胎具上;在内侧仿形胎具上的内侧装有外侧仿形胎具;在MHF2‑20D2气缸壳体内侧两端用埋头螺丝通过埋头螺丝孔固定有限位块。该实用新型将工件放置在由外侧仿形胎具和内侧仿形胎具构成的弧形沟槽中定形效果精确,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具,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轮状饰条定型制具。
背景技术
汽车前门三角板是一种注塑件,注塑件翘曲变形是指注塑件的形状与模具型腔的形状不同,这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翘曲变形程度作为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注塑生产者的关注与重视。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直接原因在于塑件的不均匀收缩(收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收缩上的差异)塑料在注塑机炮筒塑化阶段,也就是塑料颗粒由玻璃态转化为粘流态时。熔体温度在轴向、径向(相对螺杆而言)的温差会使塑料产生应力;注射机的注射压力、速率等参数会极大地影响充填时分子的取向程度,进而引起翘曲变形。塑料在填充模具型腔阶段,也就是熔融态的塑料在注射压力的作用下,充入模具型腔并在型腔内冷却、凝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压力、速度三者相互耦合作用,对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极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1.较高的压力和流速会产生高剪切速率,从而引起平行于流动方向和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分子取向的差异,使塑料在流动方向上的收缩率比垂直方向的收缩率大;
2.模具温度偏低,导致接触模具表层的塑料与中心流动层之间的塑料冷却与收缩的不均匀也引起内应力的增大;
3.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
4.由于产品各部位壁厚不同,而导致各处冷却速度及收缩的不均匀也使塑胶件发生翘曲变形塑料制品在顶出阶段,也就是指产品在外力作用下从模具上脱离的过程。
综上所述,较高的脱模温度及塑胶件较低的硬度使产品受到顶出力时变形;顶出系统布置不平衡,将造成顶出力的不平衡而使塑件变形;顶出杆的截面积太小,使塑胶件单位面积受力过大(尤其在脱模温度太高时)而使塑件产生变形;大型深腔薄壁的塑件时,由于脱模阻力较大,顶出时变形。塑料本身的物性也会引起注塑件的翘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底座上面右侧上下部固定MHF2-20D2气缸。MHF2-20D2气缸的壳体上平行的设有两个滑道,滑道上面两侧装有外侧仿形胎具,外侧仿形胎具的内侧装有内侧仿形胎具,内外侧仿形胎具之间装有工件,对工件进行矫正的一种汽车轮状饰条定型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轮状饰条定型制具,包括底座,在底座的左侧上下部固定有MHF2-20D2气缸,左上角装有配电箱,左下角装有启动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在MHF2-20D2气缸的壳体上面平行的设有两条滑道;滑道中滑动地与滑块下面设的凸台滑动连接;滑块用埋头螺丝通过内侧仿形胎具两端设的耳上的滑块固定孔固定在内侧仿形胎具上;在内侧仿形胎具上的内侧装有外侧仿形胎具;在MHF2-20D2气缸壳体内侧两端用埋头螺丝通过埋头螺丝孔固定有限位块。
所述的内侧仿形胎具,包括在内侧仿形胎具的上下两端设有固定螺栓孔,中间设有凹槽,外侧设有弧形凹槽;在两个弧形凹槽上端两个汽车轮状饰条之间装有左向螺杆和右向螺杆,两个螺杆中间装有双向螺母。
所述的外侧仿形胎具,包括外侧仿形胎具中间设有凹槽二,内侧制成与内侧仿形胎具外侧的弧形凹槽相同的弧形边;弧形边与弧形凹槽之间构成一个放置汽车轮状饰条的弧形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华录国正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华录国正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93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棒料夹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换热器管板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