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72432.4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21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耿康康;周奇;黄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F2/848;A61F2/8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璐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支架,血管支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支架前段、支架中段以及支架后段。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支架中段采用永久材料制成。当血管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架前段包括用于与血管内壁接触的第一部段,支架后段包括用于与血管内壁接触的第二部段,支架中段包括主部段以及与主部段相对两端分别相连的第三部段与第四部段。第三部段与第一部段相连,第四部段与第二部段相连,第三部段与第四部段均用于与血管内壁接触,主部段的内部直径小于第一部段、第二部段、第三部段与第四部段。上述的血管支架,具有支撑固定更加牢固、定位准确、对血管长期损伤较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作的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侧上肢。通常,抗心绞痛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能够改善心绞痛症状,然而在接受上述治疗后,仍有2%-24%的冠心病患者每天或每周发作心绞痛,这种症状被称之为难治性心绞痛,具体是指可逆的局部缺血导致心绞痛长期反复发作(3个月),且不能通过药物、CABG或PCI治疗控制症状。改善心绞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传统技术中,提到的用于冠状静脉窦血管的植入式支架是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植入式支架的内部直径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并最终稳定,从而在两端形成具有大口径的恒定内部直径的扩口端部。植入后,血液流动经过装置的腔,当经过较小内部直径的中间区域时,由于流动路径的横截面面积减小,因此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从而跨越装置产生压力梯度,进而造成血液从心外膜向心内膜的再分配,这有利于减少内膜心肌缺血,最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然而,该植入式支架在血管内的锚固主要取决于扩口端部与血管壁组织的接触面积以及贴合程度。当扩口端部的长度较小时,支撑固定不牢、植入式支架容易发生移位甚至脱落等情况;当扩口端部长度较长时,植入式支架释放后稳定性较好,但是,一方面,导致血管壁不光滑,支架内易形成血栓;另一方面,改变了血管本身的生理弯度和柔软度,长久的刚性束缚不利于后期血管功能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血管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包括:
支架前段、支架中段以及支架后段,所述支架前段、支架中段以及支架后段三者依次连接设置,所述支架前段和所述支架后段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支架中段采用永久材料制成;
当所述血管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架前段包括用于与血管内壁接触的第一部段,所述支架后段包括用于与所述血管内壁接触的第二部段,所述支架中段包括主部段以及与所述主部段的两端分别相连的第三部段与第四部段,所述第三部段与所述第一部段相连,所述第四部段与所述第二部段相连,所述第三部段与所述第四部段均用于与所述血管内壁接触,所述主部段的内部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部段、所述第二部段、所述第三部段与所述第四部段的内部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段、所述第四部段的长度均短于所述第一部段、所述第二部段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段的长度定义为L1,所述第二部段的长度定义为L2,所述第三部段的长度定义为L3,所述第四部段的长度定义为L4;其中,L1为1mm-20mm,L2为1mm-20mm,L3为0.2mm-3mm,L4为0.2mm-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中段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最小内部直径定义为D1,D1为1.5mm-6mm;所述支架前段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内部直径定义为D2,D2为3mm-18mm;所述支架后段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内部直径定义为D3,D3为3mm-1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前段和所述支架后段的壁厚均大于所述支架中段的壁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72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降浸入式沉铜装置和电路板生产设备及其系统
- 下一篇:可移动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