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楼机顶部钢平台悬挑钢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0350.5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12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霞;张明扬;陈前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曹月明 |
地址: | 202158 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港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楼机 顶部 平台 钢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造楼机顶部钢平台悬挑钢梁结构,属于建筑用造楼机技术领域;它包含悬挑钢梁本体,悬挑钢梁本体为“工”型结构件,悬挑钢梁本体的内侧端面与空中造楼机顶部平台的标准钢梁固定连接,且连接时悬挑钢梁本体的外侧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悬挑钢梁本体外端面的底部与内端面底部之间的夹角为0.6~2.2°。结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在不加大的悬挑梁截面情况,解决悬挑梁受荷载挠度不足问题,以保障悬挑梁正常使用状态,利用外挂施工平台的外力来消除悬挑梁自身的上跷角度,避免悬挑梁下弯形成的外挂施工平台内倾问题,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造楼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楼机顶部钢平台悬挑钢梁结构。
背景技术
空中造楼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设备平台及配套建造技术,是智能控制的大型组合式机械设备平台,质量优良、周期可控、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现浇装配式建造技术。
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使用造楼机或在顶模设备中,外侧下挂施工平台悬挂在顶部钢平台的钢梁上,由于外侧下挂平台位于设备的最外侧,此处的顶部平台钢梁处于悬挑位置,这样会出钢梁挠度较大,外侧悬吊的施工平台会有较大向内倾斜的问题,影响施工的操作;
一般用于连接下挂施工平台的悬挑钢梁高度为300mm左右,为了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一些施工方将悬挑钢梁的高度在理论上修改600-700mm,这样可避免悬挑钢梁的外侧被拉弯的问题,但是,将长度为3米左右,高度为300mm的钢梁的高度增加一倍,首先在成本上会高出原本钢梁的2倍多(加工、运输的成本都相应增加);另外,悬挑钢梁的内侧与空中造楼机顶部钢平台是通过标准化连接件进行连接的,若修改高度后,悬挑钢梁为非标件,又增加了施工量,因此此理论方法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亟待研发一种可避开上述问题的悬挑钢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造楼机顶部钢平台悬挑钢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悬挑钢梁本体,悬挑钢梁本体为“工”型结构件,悬挑钢梁本体的内侧端面与空中造楼机顶部平台的标准钢梁固定连接,且连接时悬挑钢梁本体的外侧向上倾斜延伸,所述悬挑钢梁本体外端面的底部与内端面底部之间的夹角为0.6~2.2°。
作为优选,所述悬挑钢梁本体外端面底部与内端面底部延伸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为50~70mm。
作为优选,所述悬挑钢梁本体为BS700高强度钢材的悬挑钢梁。
作为优选,所述悬挑钢梁本体的长度为3m,外挂施工平台中心位于外侧1.8~2.2m时,悬挑钢梁本体外端面底部与内端面底部之间的落差为55~70mm。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悬挑钢梁本体上下端面上设有对应且均匀的连接孔,用于连接外挂施工平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在不加大的悬挑梁截面情况,解决悬挑梁受荷载挠度不足问题,以保障悬挑梁正常使用状态,利用外挂施工平台的外力来消除悬挑梁自身的上跷角度,避免悬挑梁下弯形成的外挂施工平台内倾问题,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造楼机中应用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悬挑钢梁本体1、内端面11、外端面12、标准钢梁2、顶部平台3、外挂施工平台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巢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0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