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推舟式高温炉的自动进出舟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778777.3 | 申请日: | 2022-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23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曾世景;庄煌彬;邓林春;陈伟杰;王森鹏;林聪;蒋志金;傅国富;高观金;龙本夫;周喜诚;沈思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9/38 | 分类号: | F27B9/38;F27B9/30;F27D3/00;F27D3/04;F27D1/18 |
| 代理公司: | 福建炼海律师事务所 35262 | 代理人: | 许育辉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舟式 高温 自动 进出 舟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舟式高温炉的自动进出舟皿装置,包括炉管、机架、双腔室、双腔室开关机构、舟皿升降机构、舟皿和推舟机构;双腔室包括可切换分隔或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舟皿升降机构设于下腔室下方,用于推动舟皿在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移动;炉管和推舟机构分别设于下腔室相对的两侧,推舟机构用于将舟皿推进或拉出炉管;双腔室开关机构设于上腔室上;双腔室开关机构的开关、舟皿升降机构的升降、推舟机构的推拉均通过相应的电缸、气缸控制实现。本实用新型使用电缸、气缸等自动化执行零部件,配合电气控制程序,可实现推舟式高温炉自动进出舟皿,取代人工操作,实现精准推舟,还可以防止有害气体溢出在生产车间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质合金、粉末冶金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推舟式高温炉的自动进出舟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推舟式高温炉炉头端进舟皿方式普遍采用人工开关炉门放置舟皿,利用减速电机提供动力,通过链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将舟皿推进一个工位。炉尾端出舟皿方式同样采用人工开关炉门取走舟皿的方式。通过上述循环放置、取出舟皿实现连续成产。
基于以上进出舟皿方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且由于推舟式高温炉工作时温度高,粉尘多,环境恶劣,用人成本较高,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2)随着时间的推移,易出现推舟位置不准确的现象。(3)推舟杆由于只有炉门一个支点,导致推舟杆易倾斜,与炉门密封处经常失效,使炉管内有害气体溢出,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舟式高温炉的自动进出舟皿装置,使用电缸、气缸等自动化执行零部件,配合电气控制程序,可实现推舟式高温炉自动进出舟皿,取代人工操作,实现精准推舟,还可以防止有害气体溢出在生产车间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舟式高温炉的自动进出舟皿装置,所述进出舟皿装置包括炉管、机架、双腔室、双腔室开关机构、舟皿升降机构、舟皿和推舟机构;所述双腔室包括可切换分隔或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舟皿升降机构设于所述下腔室下方,用于推动所述舟皿在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移动;所述炉管和推舟机构分别设于所述下腔室相对的两侧,所述推舟机构用于将所述舟皿推进或拉出炉管;所述双腔室开关机构设于所述上腔室上;所述双腔室开关机构的开关、舟皿升降机构的升降、推舟机构的推拉均通过相应的电缸、气缸控制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双腔室开关机构设于所述上腔室的顶部,所述双腔室开关机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腔室门垫片、腔室门板和腔室门滑板,所述腔室门滑板在腔室门平移气缸的驱动下与平移滑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双腔室开关机构还包括腔室门压紧气缸,所述腔室门压紧气缸通过压紧气缸安装板固定,所述腔室门压紧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腔室门板相连;所述腔室门平移气缸通过平移气缸安装板固定;所述压紧气缸安装板与所述腔室门平移气缸和腔室门滑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室上还设有置换气嘴。
进一步地,所述舟皿升降机构包括舟皿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扁担杆、升降导向轴、舟皿放置台;所述舟皿升降气缸设于所述升降气缸扁担杆的下方,所述升降气缸扁担杆的上方两端各连接一个所述的升降导向轴,所述升降导向轴的上方与所述舟皿放置台相连,所述舟皿放置台上用于放置舟皿。
进一步地,所述下腔室的下方设有双腔室密封直线轴承,所述升降导向轴穿设于所述双腔室密封直线轴承中。
进一步地,所述推舟机构包括下腔室密封板、推舟电缸、伺服电机和推杆,所述推舟电缸用于控制所述推杆向前推进或向后退回;根据进舟皿或出舟皿的不同需求,所述推杆的杆端可安装推舟板或拖移杆;所述下腔室密封板连接于所述下腔室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双腔室内壁上,位于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的交界处设有双腔室密封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78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氢动力无人机的氢气补给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组底座的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