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落的胃肠造瘘管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62494.X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10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贞宇;马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东台金诚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82 | 代理人: | 侯秀君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胃肠 瘘管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胃肠造瘘管固定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腰部固定带、前胸固定带、肩部固定带、腿部固定带,所述腿部固定带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另一端外侧设有第一魔术贴钩面,所述前胸固定带远离腰部固定带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魔术贴钩面,所述肩部固定带远离腰部固定带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二魔术贴绒面,所述腰部固定带一端内侧设有第三魔术贴绒面、另一端外侧设有第三魔术贴钩面,所述腰部固定带前侧中间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设有固定座和收纳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胃肠造瘘管固定带容易移位和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胃肠造瘘管固定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中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患者不能经口正常进食,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吞咽困难、头颈部肿瘤放疗或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障碍作气管切开者、食管穿孔、食管吻合口漏、腹部手术后胃瘫、胃排空障碍者等。此类患者摄取食物、营养时需要以特殊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临床上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途径。PEG、PEJ是一项经胃镜在胃肠道与腹壁之间放置造瘘管的微创技术,无需全身麻醉及外科手术,具有安全、简便、效果佳、微创、经济等优点,并广泛应用于一些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身上。胃肠造瘘管系利用胃或肠置入一管道,通出体外,灌注饮食,这是一种长期的营养提供方式。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胃造瘘管的携带,通常采用胃造瘘管固定带将胃造瘘管缠在病人腰部,如公开号为CN2172865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胃肠造瘘管固定带,包括固定带,固定带的一侧设置有松紧带、另一侧依次设置有延长带和松紧带,两条松紧带通过自由端端部的固定配合装置固定,固定带由单层带体、胃肠造瘘管出口和造瘘管收纳袋组成,该固定带充分保护了造瘘口,避免局部感染或者出血,患者佩戴后可自由行走运动。虽然上述固定带佩戴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固定带佩戴在患者的腰腹部,患者走动、躺窝、弯腰等动作时,都容易造成固定带的移位,一旦固定带移位,反而会拉扯到造瘘管,造成患者不适,拉扯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固定带的脱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脱落的胃肠造瘘管固定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胃肠造瘘管固定带,通过肩部固定带、前胸固定带、连接带、腿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的设置,解决了现有胃肠造瘘管固定带容易移位和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胃肠造瘘管固定带,包括腰部固定带、前胸固定带、肩部固定带、腿部固定带,所述肩部固定带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在腰部固定带端部外侧,所述前胸固定带设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在腰部固定带前侧,所述腿部固定带与腰部固定带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腿部固定带对称设置在腰部固定带的两侧,所述腿部固定带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另一端外侧设有第一魔术贴钩面,所述前胸固定带远离腰部固定带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魔术贴钩面,所述肩部固定带远离腰部固定带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二魔术贴绒面,所述腰部固定带一端内侧设有第三魔术贴绒面、另一端外侧设有第三魔术贴钩面,所述腰部固定带前侧中间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外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连接在通孔内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远离螺纹套筒的一侧连通有固定套筒,所述腰部固定带前侧固定连接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设置在固定座一侧。
优选的,所述收纳袋上设有拉链,所述收纳袋靠近固定座的一侧开有容纳孔,拉链包括上止和下止,所述上止设置在靠近容纳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内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绕固定套筒内壁周向等角度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固定片与固定套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肩部固定带、前胸固定带、连接带、腿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均采用松紧带。
优选的,所述肩部固定带、前胸固定带、连接带、腿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内侧均设有棉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624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黄梓醇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