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斜拉索结构、桥及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55323.4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86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同亿;祖义祯;张速;孟永杰;王文渊;耿帅;刘满怀;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E01D11/04;E04B1/98;E04B1/34;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张燕华;祁建国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索用多索 联合 系统 斜拉索 结构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斜拉索结构、桥及建筑,该系统包括斜拉索、第一减振装置、第二减振装置以及斜拉索锚固结构,斜拉索与斜拉索锚固结构连接,第一减振装置和第二减振装置分别包括上索夹、减振件以及连接管,第一减振装置还包括下索夹,其中第一减振装置固定套接在同索面各个相邻的两个斜拉索上,斜拉索锚固结构与其相邻的斜拉索之间通过第二减振装置连接,第一减振装置和第二减振装置的连接管和减振件与套接有上索夹的斜拉索的中心线垂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斜拉桥、斜拉建筑,通过形成整体的减振系统而实现更好地减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及建筑斜拉索减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斜拉索结构、桥及建筑。
背景技术
斜拉索是斜拉桥、斜拉建筑的主要受力构件,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斜拉索长细比大,固有频率和模态阻尼比很低,在风、雨等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特别是风雨激振时可能会大幅值振动。斜拉索的反复振动会使人们者对桥梁或建筑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影响桥梁或建筑的正常使用。斜拉索的反复振动还会导致其根部出现反复的挠曲应力,这种挠曲应力的长期作用会加速索体的疲劳破坏,影响结构安全性。斜拉索的反复振动还会大大地加快索体锈蚀的速度,影响索体的使用寿命。例如早期建设的国外桥梁,德国汉堡的科尔布兰特桥建成三年后即更换了全部拉索,耗资6000万美元。国内的广州海印大桥在通车后六年半、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在通车后十三年均全部更换了拉索,更换拉索的费用已超过了当年建桥的费用。因此,斜拉索的减振十分重要。
抑制斜拉索振动的有效措施主要有结构措施、空气动力学措施、机械措施等。结构措施主要指的是在斜拉索索面增设辅助索,改变其振动特性;空气动力学措施是通过改变斜拉索的剖面形状和表面粗糙状况,破坏斜拉索水线的生成或改变拉索的气动外形,主要有拉索表面缠绕螺旋线、压制凹坑等;机械措施则是利用机械阻尼器增大拉索的阻尼,如内置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外置式黏滞阻尼器、外置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外置式黏性剪切型阻尼器等。
目前斜拉工程中用于斜拉索减振的常见措施是在靠近斜拉索下端锚固位置施加外置式阻尼器,安装方便、减振效果较好,但也有一定局限性:阻尼器安装位置靠近锚固处,减振效果有限;不适用于锚固位置处无安装条件的情况,如斜拉索布置密集,阻尼器安装空间受限时;单索设置阻尼器仅控制单根索本身的振动,不能形成整体减振系统。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斜拉索结构、桥及建筑,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斜拉桥、斜拉建筑,通过形成整体的减振系统而实现更好地减振效果,不破坏斜拉索的景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斜拉索结构、桥及建筑,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安装施工方便,能提供更好地减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包括斜拉索、第一减振装置、第二减振装置以及斜拉索锚固结构,斜拉索与斜拉索锚固结构连接,第一减振装置和第二减振装置分别包括上索夹、减振件以及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上索夹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减振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减振装置还包括下索夹,第一减振装置的减振件的另一端与下索夹连接,其中第一减振装置通过上索夹和下索夹固定套接在同索面各个相邻的两个斜拉索上,斜拉索锚固结构与其相邻的斜拉索之间通过第二减振装置连接;以及,第一减振装置和第二减振装置的连接管和减振件与套接有上索夹的斜拉索的中心线垂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能够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斜拉桥、斜拉建筑,通过形成整体的减振系统而实现更好地减振效果,不破坏斜拉索的景观效果。
上述的斜拉索用多索联合减振系统,同索面上,处于两个斜拉索之间的斜拉索上的上索夹和下索夹相邻设置,下索夹沿斜拉索的延伸方向设置在上索夹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553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