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相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730665.0 | 申请日: | 202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82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 发明(设计)人: | 焦凌云;田永立;曹会平;赵子龙;贾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40 | 分类号: | H02J3/40 |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秦春芳 |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逆变器 同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相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该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至少两台单相逆变器;每台单相逆变器均包括过零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隔离单元;在每台单相逆变器中,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输出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每台单相逆变器中的输出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与所有单相逆变器中的控制单元的CAP口连接。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相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市电自身所含/采样电路干扰所带来的谐波含量导致的锁相角偏差,进而可以有效保证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的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逆变器并联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相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逆变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供电系统的容量、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由于供电系统要求功率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增加并机的功能,以满足模块化设计大功率及冗余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逆变器之间的并机,必须保证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频率与相位的一致,目前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位跟随是通过二阶广义积分器(Second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OGI)及坐标变换运算,然而SOGI运算无法全部滤除市电自身所含/采样电路干扰所带来的谐波含量,进而导致相位跟随计算所得的锁相角存在偏差。
然而,锁相角存在偏差会导致各逆变器相位不同步,进而会导致逆变器的环流增大,甚至损坏机器,因此逆变器并机系统中的相位跟随环节对于逆变器并机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非常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相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市电自身所含/采样电路干扰所带来的谐波含量导致相位跟随计算所得的锁相角存在偏差,影响逆变器并机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相逆变器并机同步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至少两台单相逆变器;
每台单相逆变器均包括过零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隔离单元;
在每台单相逆变器中,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市电连接,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输出隔离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每台单相逆变器中的输出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与所有单相逆变器中的控制单元的CAP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隔离单元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信号隔离电路;
在每台单相逆变器中,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所有单相逆变器中的控制单元的CAP口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三极管;
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单相逆变器中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
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后接地;
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隔离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一光电耦合器;
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作为信号隔离电路的输入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作为第一光电耦合器初级侧的电源端;
第一光电耦合器中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一光电耦合器中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光敏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一光电耦合器中光敏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30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