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搅拌的沥青生产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22876.X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74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林;陈金珍;郭永佳;曹劼;徐以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7/96 | 分类号: | B01F27/96;B01F27/91;B01F27/091;B01F35/53;B01F101/38 |
代理公司: | 南通鼎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2 | 代理人: | 葛永新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搅拌 沥青 生产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搅拌的沥青生产反应釜,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上盖、罐身,所述罐身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本实用新型,在搅拌杆上依次设置框式搅拌器和推进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将原来液体向罐身底部推动,遇到罐身底面再向上翻,形成上下循环流,再通过框式搅拌器对原料形成轴向流,配合扰流板使得原料液体在搅拌过程中多向循环流动,再通过第二电机非周期性正反转,带动扰流板改变方向,使得原料液体搅拌过程中的循环路线更加复杂多变,从而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搅拌的沥青生产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改性沥青生产、提高改性沥青质量的核心设备,为了适应沥青的高粘度,早期用于沥青生产的反应釜器搅拌装置一般采用锚式搅拌器或者框式搅拌器,搅拌时可带动原料在釜内形成不同高度的水平环向流,该方法容易导致原料液体表面形成旋涡,原料液体从桨叶周围周向卷吸至桨叶区的流量很小,混合效果很差,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在反应釜内侧壁增加了挡板,采用挡板来削弱切向流,以提升混合效果,但是目前常见的挡板形式,都是固定不同的,导致搅拌器带动原料液体环向流动碰撞到挡板再返回这一循环路线也是固定的,相比传统的无挡板形式其混合效果确实有提高,但是仍有提高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便于搅拌的沥青生产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便于搅拌的沥青生产反应釜,包括呈上下设置的上盖、罐身,所述罐身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法兰,所述上盖上壁且靠进前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罐身下壁且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前壁设置有出料阀,所述上盖、罐身之间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转动连接在上盖上壁,所述搅拌杆贯穿上盖上壁并伸入至罐身内部;用于搅拌混合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搅拌杆伸入罐身的一端外壁;用于驱动搅拌组件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上盖上壁;通过上转动座、下转动座转动连接在罐身内侧壁的扰流结构,所述上转动座、下转动座呈上下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罐身内侧壁,所述上转动座、下转动座内壁分别设置有上转轴、下转轴,所述上转轴、下转轴分别贯穿上转动座、下转动座内壁并分别向上下两侧伸出,所述扰流结构设置在上转轴、下转轴相对的一端之间;用于驱动扰流结构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上盖与上转动座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框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所述框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按从上到下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搅拌杆位于罐身内部的一端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电机,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上盖上壁,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壁,所述第一电机伸出轴贯穿固定座上壁并伸入至固定座内侧,所述搅拌杆位于上盖上侧的一端外壁伸入至固定座内部且与第一电机伸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扰流结构为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固定连接在上转轴、下转轴相对的一端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滑动座、第一齿轮、滑环以及齿环,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上盖上壁且靠近左壁位置,所述第二电机伸出轴贯穿上盖上壁并伸入至上盖下侧,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伸出轴端部,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在上转动座朝向罐身中心的一侧,所述滑动座上壁设置有滑道,所述滑环滑动连接在滑道内侧壁,所述齿环固定连接在滑环上壁,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上转轴伸出上转动座上侧的一端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环内侧壁设置有内齿牙,所述齿环圆周外壁设置有外齿牙,所述内齿牙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外齿牙与第一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228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出料机构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