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地面泛碱和青苔生长布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13491.7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11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松锋;张鹏;徐晴;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E01C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马正红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地面 青苔 生长 布设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面养护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止地面泛碱和青苔生长布设结构,包括地面,地面底部设置有砂石层,砂石层的底部设置有土壤层,土壤层内部固定有蓄水池,地面、砂石层及土壤层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渗透管道,地面与多个渗透管道位置相匹配的顶部均开设有渗透孔,多个渗透孔的底部均与渗透管道的顶部贯穿连接,多个渗透管道的顶端内壁均固定有单向渗透阀,通过蓄水池对草酸溶液进行存储,从而避免地面返碱,在使用草酸溶液对地面进行自动清洗后,需使用清水对地面进行二次清洗,而在清洗过程中,可通过装置自行运行完成清洗作业,可有效减少混凝土地面维护的成本及维护时间,其中水泵可根据混凝土地面实际面积设置多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养护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地面泛碱和青苔生长布设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地面进行使用时,混凝土中的硅酸盐遇到空气或者地面的水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氢氧根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碱性氢氧化物,这一过程成为泛碱,而在地面泛碱后,容易长青苔,从而造成混凝土地面被青苔覆盖造成地面损坏,从而增加地面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止地面泛碱和青苔生长布设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地面泛碱和青苔生长布设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在混凝土地面进行使用时,混凝土中的硅酸盐遇到空气或者地面的水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氢氧根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碱性氢氧化物,这一过程成为泛碱,而在地面泛碱后,容易长青苔,从而造成混凝土地面被青苔覆盖造成地面损坏,从而增加地面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地面泛碱和青苔生长布设结构,包括地面,所述地面底部设置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底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内部固定有蓄水池,所述地面、砂石层及土壤层的内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渗透管道,所述地面与多个渗透管道位置相匹配的顶部均开设有渗透孔,多个所述渗透孔的底部均与渗透管道的顶部贯穿连接,多个所述渗透管道的顶端内壁均固定有单向渗透阀,通过蓄水池对草酸溶液进行存储,并通过水泵将草酸溶液向渗透管道内抽取,从而通过渗透管道配合单向渗透阀及渗透孔将草酸溶液导向地面表面,对地面表面的碱性物质进行清洗,从而避免地面返碱,在使用草酸溶液对地面进行自动清洗后,需使用清水对地面进行二次清洗,而在清洗过程中,可通过装置自行运行完成清洗作业,可有效减少混凝土地面维护的成本及维护时间,其中水泵可根据混凝土地面实际面积设置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面位于渗透管道底端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管道,多个所述渗透管道均通过连接管道连通,通过连接管道将多个渗透管道进行连通,从而增加水泵的有效工作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朝向顶部设置,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输出管,通过输出管将草酸溶液或清水进行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的底端外壁固定有固定法兰,所述水泵通过固定法兰与蓄水池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法兰对水泵进行连接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管的顶部固定有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的顶部设置于位置相匹配的渗透管道内,所述供水管道的顶部固定有电控阀,通过电控阀控制供水管道的开启或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池一侧的内部固定有电子液位计,通过电子液位计检测蓄水池内液体容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面一端的顶部贯穿固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贯穿过地面、砂石层和土壤层后与蓄水池贯穿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底端内部设置有进水阀,通过进水管向蓄水池内补充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泵将溶液向混凝土地面进行说缓慢渗透,通过化学反应避免混凝土地面返碱,并使用清水对地面进行二次冲洗,从而防止混凝土地面返碱、长青苔,从而提高地面使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13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管加工用的切割装置
- 下一篇:管材加工用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