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封隔器直读测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04281.1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16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邹俊武;黄安龙;梁珂;王鹏宇;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汇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5 | 代理人: | 李恭渝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隔器 直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封隔器直读测压装置。包括直读式压力计、转接头、保护罩和油管接头,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保护罩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直读式压力计连接于所述转接头并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其有益效果为:既能在井下关井情形下实时监测储层压力,又无需定制封隔器,可直接与常规封隔器配合使用;上部可直接与油管柱相连,下部可以接常规封隔器;通过转接头将压力计测压由环空转为油管内部,可实现对产层压力的测量;在导线腔内注入润滑硅脂,既可以润滑线缆避免管柱振动而破坏线缆,又可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气水的渗入,同时采用螺纹密封和密封圈密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装置的密封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测井工程、油田油水井测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封隔器直读测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空电缆直读测压技术的发展,各油气田都开展了实时监测油气井压力的研究,实时对井下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准确确定油井的地层有效渗透率、油井的完善程度及地层压力等参数,实时了解油藏的储层特性,及时的调整开发方案。目前井下关井测取油井封隔器下的油层压力所采取的方法有二种,一种为直接将存储式电子压力计挂接到封隔器之下进行测量,测试数据测试完后,将压力计取出,对数据回放才能获取井下数据;另一种为将压力计电缆通道在封隔器内预留,在施工现场穿过电缆通道并密封两端后,直读式压力计连接到封隔器下方,实时获取井下数据并传输到地面。方法一虽然使用操作方便,但无法实时获取储层压力,每次必须将压力计取出后才能获取数据;方法二虽然可以实时获取储层压力,但封隔器需预埋电缆,产品需要定制,在施工现场将电缆穿过封隔器操作也不方便,另外针对气井,过电缆处气密封可靠性差。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在井下关井情形下实时监测储层压力,又不需定制封隔器的过封隔器直读测压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封隔器直读测压装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每次施工都需定制过电缆封隔器,节省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环空测压转变为油管内测压,有效避免测量仪器下放遇阻遇卡的问题。为油气井井下直读测压提供了有效的方案,解决了过电缆封隔器成本高,对气井密封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封隔器直读测压装置,包括直读式压力计、转接头、保护罩和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保护罩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油管接头相连,所述直读式压力计连接于所述转接头并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与所述保护罩连接的一端还设有凸起的台阶,所述台阶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台阶的内部开设有能容纳直读式压力计尾端的空腔,所述直读式压力计靠近尾端一侧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一圈限位凸台,所述直读式压力计通过压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台阶;
所述转接头的内部开设有导线腔,所述导线腔的一端沿中心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台阶,另一端靠近所述转接头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外界连通;
所述转接头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的过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腔为Z字型,包括第一腔段、第二腔段和第三腔段,所述第一腔段与所述第二腔段连通,所述第二腔段与所述第三腔段连通,所述第三腔段用于通过所述直读式压力计的导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定螺钉和开设于所述台阶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纹,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通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于转接头侧壁的堵头孔和与之相配合的堵头,所述堵头孔与所述第二腔段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卡套管接头,所述转接头位于所述第一腔段的开口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卡套管接头螺纹连接于所述转接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流通道为沿转接头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腰型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江航天远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04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