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高效检测机柜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50626.X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79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盛艺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4 | 分类号: | B07C5/3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袁斌 |
地址: | 5236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高效 检测 机柜 | ||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高效检测机柜,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柜体内部分隔为电池检测室和散热室;电池检测室包括电池检测区和电池回收区,电池检测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层传送机构,柜体一侧开设有放样口,传送机构的上方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电池回收区包括多组回收组件,回收组件的下方设有回收盒;散热室内设有多组散热风扇,柜体的后侧板上开设有散热孔;柜体的底部设有控制器。本申请能够进行大批量电池检测,且同时检测电池的多个性能,并在检测完成后自动回收,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电池的检测效率,且通过散热室对检测过程中的电池以及检测机构进行散热,提高电池的检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高效检测机柜。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
在电池的出厂前或对电池的报废维修时,均需要对大量的电池进行检测,且通过不同的检测机构检测其性能,然而现有的电池检测装置功能性较为单一,一个装置只能检测电池的一个性能,且一个装置只能同时检测一个电池,检测效率较低,并且在检测过程中,无论是电池还是检测机构内部均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得不到排放会影响电池的检测,降低工作效率,降低检测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电池高效检测机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高效检测机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部由竖向设置的第一隔板分隔为电池检测室和散热室,所述电池检测室位于所述柜体的前侧,所述散热室位于所述柜体的后侧,所述第一隔板为镂空结构;
所述电池检测室包括由第二隔板分隔形成的电池检测区和电池回收区,所述电池检测区与所述电池回收区左右相邻,所述电池检测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层传送机构,所述柜体靠近所述传送机构的始端一侧开设有放样口,所述传送机构的上方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电池回收区包括多组回收组件,每组所述回收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每层所述传送机构的末端,多组所述回收组件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电池回收区位于所述回收组件的下方设有回收盒,所述回收盒与所述柜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散热室内设有多组散热风扇,所述柜体的后侧板上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柜体的底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送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和所述散热风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检测组件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电池检测室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动力轴和驱动电机,所述动力轴穿设于所述传送带的两端,所述动力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轴,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池检测室的内壁上,另一个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与固定于所述电池检测室内壁的轴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第二斜板均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传送带的末端,所述第一斜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斜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池回收区内侧壁上,并铰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活动端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斜板的下端铰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末端设有第三磁铁,所述电池回收区靠近所述第二斜板下端的内侧壁上设有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盒与所述柜体之间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盛艺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盛艺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50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