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清理的串坑式硬隔离后浇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647562.8 | 申请日: | 2022-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0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宋千军;周娜娜;李玺家;杨文涛;詹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江苏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理 串坑式硬 隔离 后浇带 | ||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清理的串坑式硬隔离后浇带,包括多个相交设置的后浇带;每个后浇带的两侧相对设置有隔离封堵,以限定出后浇带的待浇筑区域;后浇带的相交处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的坑底标高低于后浇带的底部标高,每个后浇带均朝其相交处的集水坑的方向进行放坡,使得每个后浇带都至少能连通至一个相应的集水坑,从而可利用水泵将后浇带内的积水及垃圾冲至集水坑内集中清理,有效降低后浇带的清理难度;另外,采用木方固定而成的硬隔离封堵后浇带两侧,能够有效防止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水泥浆流失,保证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强度及成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清理的串坑式硬隔离后浇带。
背景技术
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防止建筑物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需要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即后浇带。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物防裂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后浇带的清理尤为重要。由于后浇带需要待建筑主体结构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浇筑,留置时间较长,因此后浇带内容易积水、积垃圾。传统的后浇带结构清理十分困难,容易因垃圾清理不到位导致后浇带浇筑不密、底板渗漏等问题。
因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易清理的串坑式硬隔离后浇带,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清理的串坑式硬隔离后浇带,以解决后浇带不易清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清理的串坑式硬隔离后浇带,包括多个相交设置的后浇带;每个所述后浇带的两侧相对设置有隔离封堵,以限定出所述后浇带的待浇筑区域;
所述后浇带的相交处设置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坑底标高低于所述后浇带的底部标高,并且,每个所述后浇带均朝其相交处的所述集水坑的方向进行放坡;所述后浇带的底部铺设有防水垫层,所述防水垫层延伸至所述集水坑内并覆盖所述集水坑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与所述后浇带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流斜面。
可选地,所述集水坑的坑底标高低于所述后浇带的底部标高30cm。
可选地,所述隔离封堵采用木方固定而成的硬隔离封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后浇带相交设置,并在后浇带的相交处设置集水坑,使得每个后浇带都至少能连通至一个相应的集水坑,从而可利用水泵将后浇带内的积水及垃圾冲至集水坑内集中清理,有效降低后浇带的清理难度。
2、采用木方固定而成的硬隔离封堵后浇带两侧,能够有效防止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水泥浆流失,保证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强度及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水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后浇带;2、隔离封堵;3、集水坑;4、导流斜面;5、防水垫层;6、钢筋;7、木方;8、钢板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江苏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江苏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47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