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47291.6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25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曹德龙;滕文彬;张生安;刘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气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涉及氨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和二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所述一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包括一级氨气吸收塔、一级喷射器、一级氨水冷却器和一级氨水泵。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级氨气吸收塔、一级喷射器、一级氨水冷却器、一级氨水泵、二级氨气吸收塔、二级喷射器、二级氨水冷却器和二级氨水泵之间的相互配合,一级氨气吸收塔对氨气进行一级处理,二级氨气吸收塔再对未被一级氨气吸收塔吸收的氨气进行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同时可避免在氨气吸收过程中引入强酸,可回收工业级的氨水,更能满足现代氨气回收处理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氨在生产、储存的过程中均有氨气尾气的产生。目前含氨尾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的工艺复杂,一般采用硫酸进行吸收,可得到氨的硫酸盐,但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物理吸附法一般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该种方法氨气吸收率低,不能充分吸收氨气,并且该工艺只适用于少量氨气的吸收处理,对于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的处理不适用。
专利CN114307550A提出了一种氨闭路循环利用工艺,但该工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氢氧化钠进行pH调节,且得到的氨水浓度较低,达不到工业级的要求,而专利CN215654584U提出了一种氨气回收系统,但其回收工艺复杂,达不到高效的回收需求,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和二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所述一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包括一级氨气吸收塔、一级喷射器、一级氨水冷却器和一级氨水泵,所述二级氨气循环吸收装置包括二级氨气吸收塔、二级喷射器、二级氨水冷却器和二级氨水泵,所述一级喷射器通过管道与一级氨气吸收塔连接,所述一级氨气吸收塔底部排液口通过管道与一级氨水泵连接,所述一级氨水泵通过管道与一级氨水冷却器连接,所述一级氨水冷却器出液口连接有一级三叉分液管,所述一级三叉分液管的其中两端分别与一级喷射器和一级氨气吸收塔连接,所述一级氨气吸收塔塔顶出口通过管道与二级喷射器连接,所述二级喷射器通过管道与二级氨气吸收塔连接,所述二级氨气吸收塔底部排液口通过管道与二级氨水泵连接,所述二级氨水泵通过管道与二级氨水冷却器连接,所述二级氨水冷却器出液口连接有二级三叉分液管,所述二级三叉分液管三端分别与一级氨气吸收塔、二级氨气吸收塔和二级喷射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一级氨气吸收塔与二级氨气吸收塔靠近顶部位置均设有脱盐水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二级氨气吸收塔顶部设有达标尾气排放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一级氨气吸收塔的塔顶操作压力为0.1~0.5MPa。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二级氨气吸收塔的塔顶操作压力为0.2~0.6MPa。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一级氨气吸收塔塔内至少包括三段填料,所述二级氨气吸收塔塔内至少包括两段填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47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埋地电缆巡检装置
- 下一篇:可伸缩的锚系缆橡胶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