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627271.2 | 申请日: | 2022-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27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肖雄芬;王建军;雷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07 | 分类号: | H01M50/107;H01M50/179;H01M50/5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吴文婧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电池 用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所述圆柱电池包括:壳体;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相连且限定出电池腔;极芯,所述极芯安装于所述电池腔内,所述极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壳体相连的第一极耳且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电池腔内的侧面相连,且多个所述第二极耳间隔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电池,通过在极芯朝向盖板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极耳,且将多个第二极耳分别与盖板的侧壁连接,使得多个第二极耳与盖板分别相连的多个连接位置间隔开分布,以使第二极耳与盖板之间不易产生虚焊,连接稳定性高,利于降低圆柱电池的不良率,提升了圆柱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和具有该圆柱电池的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通常将多个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成组以达到所需的电压及电量,传统的单极耳的电池倍率放电时极化大,内阻高,放电时温升高,易引发热失控,无法满足大倍率的放电需求,因此,多极耳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中,多极耳电池在生产的过程中,正极极片、隔膜及负极极片卷绕形成卷芯后,需要将正极极片上的多个正极极耳先焊接在一起,形成总正极极耳,再将总正极极耳与带极耳的盖帽焊接在一起,实现多极耳卷芯与盖帽的连接。然而,由于正极极耳的个数较多,多个正极极耳重叠在一起,总正极极耳的厚度较大,与盖帽极耳的焊接容易产生虚焊,且不易被发现,对圆柱电池的内阻及循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圆柱电池的不良率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圆柱电池,第二极耳与盖板之间不易产生虚焊,连接稳定性高,利于降低圆柱电池的不良率,提升了圆柱电池的循环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柱电池,包括:壳体;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相连且限定出电池腔;极芯,所述极芯安装于所述电池腔内,所述极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壳体相连的第一极耳且另一端设有多个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电池腔内的侧面相连,且多个所述第二极耳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柱电池,通过在极芯朝向盖板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二极耳,且将多个第二极耳分别与盖板的侧壁连接,使得多个第二极耳与盖板分别相连的多个连接位置间隔开分布,以使第二极耳与盖板之间不易产生虚焊,连接稳定性高,利于降低圆柱电池的不良率,提升了圆柱电池的循环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所述极芯构造为多层卷绕形成的圆柱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极芯的径向上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多个所述第二极耳均为矩形,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极耳中,靠近卷绕轴线的所述第二极耳超出所述极芯的延伸长度小于远离所述卷绕轴线的所述第二极耳超出所述极芯的延伸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多个所述第二极耳折弯叠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极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所述极芯的中部形成有极芯孔,所述极芯孔的轴线与所述卷绕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极芯的端面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电池腔内的侧面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极耳的沿所述卷绕轴线方向的至少部分投影覆盖所述极芯孔沿所述卷绕轴线方向的投影。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设为n,满足:2≤n≤1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盖板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圆柱电池,还包括:隔圈,所述隔圈安装在所述极芯与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隔圈形成有穿设所述第二极耳的避让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27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淤泥处理的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柜门智能指纹密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