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3596.7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94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寅飞;张毅敏;高月香;陈婷;张志伟;桂浩翔;李颖;于江华;李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7/04;E02F7/10;E02D15/10;E02B3/02;C02F3/32;C02F3/34;A01G24/46;A01G24/22;A01G24/25;A01G24/1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楠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疏浚 生态 修复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运输车(100)和船体(200);
所述运输车(100)上设置有底泥储存箱(101)和沸石储存箱(102),船体(200)内设置有底泥储存舱(207)和沸石储存舱(208);所述底泥储存舱(207)与底泥储存箱(101)通过底泥输送管(209)连接,沸石储存箱(102)与沸石储存舱(208)通过沸石输送管(210)连接;
所述底泥储存舱(207)底部设置有吸泥管(213),底泥储存舱(207)顶部设置有提升泵(205),用于将底泥泵入底泥储存舱(207)及底泥储存箱(101)内;所述沸石储存舱(208)底部设置有下料管(211),顶部设置有气源设备(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所述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设置在船体(200)内,用于将沉水植物毯铺装在河道内;
所述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包括沉水植物毯(301)、转动轴(302)、伺服电机(303)和传送带(304);
所述转动轴(302)可转动安装在船体(200)内部,沉水植物毯(301)卷覆在转动轴(302)上,所述伺服电机(303)安装在船体(200)上,与转动轴(302)驱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03)驱动转动轴(302)转动,进而带动沉水植物毯(301)移动,并通过传送带(304)铺装在河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泥管(213)外壁设有绞刀(214),以绞松河道底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泥储存箱(101)、沸石储存箱(102)和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依次设置在船体(20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泥储存舱(207)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212),所述吸泥管(213)与安装底座(212)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底座(212)分别与底泥储存舱(207)、吸泥管(213)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水植物毯(301)依次包括植物纤维网(3011)、固定层(3012)、基质层(3013)、固定层(3012)、植物纤维网(3011);
所述基质层(3013)位于中心,固定层(3012)覆在基质层(3013)的上下表面,植物纤维网(3011)包覆在固定层(3012)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水植物毯(301)的两侧设置有配重结构(3014);
所述配重结构(3014)包括扎带(3015)和沸石,将沸石包裹在植物纤维网(3011)内部,并通过扎带(3015)固定,形成配重结构(30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层(3012)由生化棉组成;
所述底泥输送管(209)和沸石输送管(210)所用材料分别为聚乙烯和合成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锂电池安装舱(201)、雷达系统(202)、GPS定位系统(203)和综合控制系统(204),所述锂电池安装舱(201)、雷达系统(202)、GPS定位系统(203)和综合控制系统(204)均安装在船体(2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系统(202)和伺服电机(303)均安装在船体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35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丙烯腈基原丝截面形貌检测夹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一体化探针的测试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