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接熔融还原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0329.4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35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闫方兴;孟玉杰;兰吉然;梅丛华;章启夫;侯健;毛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0 | 分类号: | C2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王普玉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熔融 还原 | ||
一种直接熔融还原炉,属于非高炉炼铁技术领域。还原炉包括,烟气室,富甲烷气体喷枪,富氧气体喷枪,燃气喷枪,固体粉料喷枪,炉缸内衬,前置炉,渣口,直接熔融还原炉和锥段等;直接熔融还原炉下部呈圆柱形,内部砌筑有炉缸内衬,与前置炉连通,上部与锥段和烟气室依次连接,烟气室上设有煤气出口;直接熔融还原炉炉壳内表面设有水冷壁,炉缸上方设有渣口;直接熔融还原炉沿圆周方向设有固体粉料喷枪,锥段中部设有富氧气体喷枪。优点在于,把直接熔融还原炉出口煤气温度由1600℃左右降至1000℃以下,转化效率高,操作简单可靠,工艺流程简单,投资低,运行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高炉炼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接熔融还原炉。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技术是当前钢铁行业最主流的炼铁工艺,在生产大型化、高效化、长寿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但同时高炉炼铁工艺也存在必须使用焦炭、原料必须进行造块、污染排放高等问题,高炉炼铁工艺面临日益严重的焦煤资源短缺和环保升级的压力,因此开发非高炉炼铁工艺迫在眉睫。直接熔融还原技术可以直接使用非焦煤和铁矿石粉,可以完全摆脱焦化、烧结、球团工序,因此具有显著的环保技术优势。
HIsmelt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是直接熔融还原技术的代表,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未来非高炉低碳绿色冶金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HIsmelt工艺采用较高的二次燃烧率,并通过物料喷枪喷吹使液态渣铁产生涌泉,用于强化上部二次燃烧过程向熔池的传热,由于熔融还原炉内没有固体料柱,二次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带走了大量的物理热,熔融还原炉出口煤气温度达到1500℃以上,现有工艺采用汽化冷却烟道、余热锅炉生产蒸汽,再用蒸汽发电,现有煤气余热回收方式能量回收效率较低,综合效率只有约30~40%左右,这也是造成工序能耗偏高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过高的煤气温度给汽化冷却烟道的长期稳定运行带来较大难度,汽化冷却烟道损坏漏水将导致熔融还原炉被迫停炉,从而影响熔融还原工厂的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实现熔融还原炉高温低热值煤气余热的高效利用,提高汽化冷却烟道的运行稳定性,是目前直接熔融还原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熔融还原炉,解决了熔融还原炉高温煤气余热的回收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降低熔融还原炉出口煤气温度,解决煤气系统设备故障率较高的问题。
一种直接熔融还原炉,包括,烟气室1,富甲烷气体喷枪2,富氧气体喷枪3,燃气喷枪4,固体粉料喷枪5,炉缸内衬6,前置炉7,渣口8,直接熔融还原炉9,锥段10,煤气出口11和水冷壁12;直接熔融还原炉9下部呈圆柱形,内部砌筑有炉缸内衬6,并与前置炉7连通,直接熔融还原炉9上部与锥段10和烟气室1依次连接,烟气室1上设有煤气出口11;直接熔融还原炉9炉壳内表面,炉缸内衬6以上,设有水冷壁12,直接熔融还原炉9炉缸上方设有渣口8;直接熔融还原炉9沿圆周方向设有固体粉料喷枪5,固体粉料喷枪5上部设有燃气喷枪4;锥段10中部设有富氧气体喷枪3,烟气室1的煤气入口段设有富甲烷气体喷枪2。
所述的直接熔融还原炉9炉缸底部设有残铁口和残渣口,用于停炉时排净渣铁;
所述的直接熔融还原炉9炉内的操作压力为-180至160kPa;
所述的直接熔融还原炉9内部从下至上可分为液态金属区、渣铁混合区和二次燃烧区;
所述的固体粉料喷枪5位于炉缸内衬6侧壁上方,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数量为2~8支,固体粉料喷枪5的中心线与垂直方向夹角ε大小为20°~80°;
所述的渣口8数量为1~2个,与前置炉7在圆周方向夹角为90°或180°;
所述的燃气喷枪4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数量为1~4支,燃气喷枪4的中心线与垂直方向夹角δ大小为2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0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达冷却装置、移动体
- 下一篇:一种耐变形的户外喂食树脂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