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雷达冷却装置、移动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0269.6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45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付明哲;孙湃;夏冰冰;石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G01S17/931;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善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0 | 代理人: | 金杨;孟桂超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冷却 装置 移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雷达冷却装置及移动体。雷达冷却装置包括:雷达安装底座,构成为具有用于承载雷达的能够导热的底板;和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一部分设于雷达安装底座的底板的下方且沿着底板的面设置;导风通道构成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进风口位于比底板靠下方的位置,出风口位于比底板靠上方的位置。本申请通过设置导风通道,从而使空气经过导风通道后携带走雷达安装底座中的底板的热量,当雷达安装于该底板时,即可实现对雷达的冷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冷却装置及移动体。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在诸如车辆等移动体中搭载例如激光雷达的场景越来越多。雷达(例如激光雷达)为了实现对移动体周围环境的感测而配备有摄像装置,或是配备有激光发射模组、激光接收模组,还可能配备控制单元、图像处理单元等电气部分。这些光学模组、电气部分在工作中通常会发热,因此,为了确保它们正常稳定地工作,需要考虑诸如激光雷达等雷达的散热措施。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例如有将激光雷达配置在车顶上以探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等情况的场景。对于这样的场景,如何设计诸如激光雷达等雷达的散热系统成为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有将激光雷达配置在车顶上使用(有时也称为“顶置雷达”)的情况。顶置例如,已有将雷达固定在车顶或是车身上部的车架上并利用外装板覆盖或遮盖该雷达的顶置方案。在这样的雷达顶置方案中,将雷达安置在车顶上一个较为密闭的环境中,然后利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空气流动从雷达上方带走雷达所产生的热量。但是,由于雷达安置在较为密闭的环境中,因此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低,存在雷达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散热效果差的情况。另外,目前还存在对顶置雷达顶置采用电机风扇散热或水冷散热等主动散热的方式,然而这样会带来雷达周边结构复杂、故障率高、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差、成本高等缺点。
进一步地,上述顶置雷达的壳体大部分都安装在不可开启天窗(天幕)的车顶部,因此,无需考虑这样的顶置雷达所占据车顶部空间的大小。然而,随着激光雷达等雷达在车辆等中的广泛应用,针对具有天窗的车辆等配备激光雷达等雷达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然而,若顶置雷达的安装壳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过长,则会对车顶的天窗产生一定的空间侵占,导致天窗开口不得不变小,还会有雷达周围的热空气经由开启的天窗进入车室内等不希望的情况出现。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冷却装置、雷达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及移动体,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顶置雷达的高效率散热。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雷达冷却装置,在一些实施例,雷达冷却装置包括:雷达安装底座,构成为具有用于承载雷达的能够导热的底板;和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一部分设于雷达安装底座的底板的下方且沿着底板的面设置;导风通道构成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进风口位于比底板靠下方的位置,出风口位于比底板靠上方的位置。
由于雷达安装底座具有用于承载雷达且能够导热的底板,因此在雷达置于该底板时,该底板能够将雷达产生的热量进行迅速而有效的传导,维持雷达的正常工作。由于导风通道设于雷达安装底座的底板的下方且沿着底板的面设置,因此在导风通道中有气体通过时,气体可以将底板的热量带走,使底板的温度迅速降低,有利于雷达的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一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02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高温警报器的桑拿房
- 下一篇:一种直接熔融还原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