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88951.8 | 申请日: | 202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42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谈成;陈少华;徐方园;郑鹏;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博格达流体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15/00;F04D1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王磊 |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泵上 排气 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包括与自吸泵体连接的出水管道、用于与储液腔和排气阀相连接的外接管道、用于水体循环储存使用的储液腔,所述出水管道表面依次贯穿设置有止回阀和电磁阀。该自吸泵上排气部件,通过外接管道处出气管道和外接排气阀的设置,可以将气体进行稳定的对外排出,且通过外接管道外部储液腔的贯穿安装,储液腔底部通液软管与自吸泵内部泵腔的贯穿安装,可以在每次自吸泵使用时,将储液腔内部水体向泵腔内部进行循环通入,并可在不经使用时,及储液腔内部液面低于水位感应探针后,通过电磁阀的控制关闭,对出水管道、泵腔内部进行稳定密封,避免水体回流影响泵体下一次自吸泵使用的出水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
背景技术
自吸泵又称自吸式离心泵,且根据安装使用方式又可分为立式自吸泵和卧式自吸泵,在自吸泵进行使用时,仅需要保证泵体内储存有定量引液,即可配合电机和涡轮的传动进行自吸送液,且在自吸泵进行使用时,往往会通过出水管道处排气部件的配合使用,在自吸泵开启时进行排气,以保证自吸泵每次都能正常启动,缩短泵体自吸出水时间。
相关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21341937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免注水卧式自吸泵,是排气阀取代止回阀,并通过排气阀与凸形排布进口管线最上端的安装,使自吸泵使用后可以通过排气阀的打开,配合高度差将水体留在自吸泵墙体内部,从而避免每次泵体使用后,泵腔内的液体都会因虹吸现象发生回流需要重新注水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中,在进行使用时,往往仅能将水体留存在自吸泵的泵腔中,抽水管道中的水体仍会回流到水池内部,及每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进行将水体抽入管道和排气的进程,影响自吸泵开启后的快速出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吸泵上排气部件,包括与自吸泵体连接的出水管道、用于与储液腔和排气阀相连接的外接管道、用于水体循环储存使用的储液腔,所述出水管道表面依次贯穿设置有止回阀和电磁阀,所述出水管道在止回阀和电磁阀之间设置有与外接管道相配合的转接接口,所述外接管道外侧贯穿设置有用于对外排气的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外部与排气阀相连接,所述外接管道外端接口与储液腔外侧轴接接口相嵌套,所述储液腔底部贯穿开设有与通液软管相连接的通液接口,所述通液软管与自吸泵内部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出水管道处,止回阀和电磁阀的关闭,对水管道泵腔内部进行稳定密封,避免水体回流影响泵体下一次使用的出水速度,且在进行泵体启动时,通过出水管道处电磁阀的关闭,可以将气体稳定送入外接管道中,并可通过外接管道处出气管道和外接排气阀的设置,将气体进行稳定的对外排出,以进行泵体使用中的排气,且通过外接管道外部储液腔的贯穿安装,可以在外接管道排气、排液中,将液体送入储液腔中,并可在每次自吸泵使用时,将储液腔内部水体向泵腔内部进行循环通入。
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储液腔上端设置有注水口,所述储液腔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探针,所述水位感应探针与电磁阀之间为电性连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自吸泵首次使用时,向泵腔内部进行注水,且通过储液腔内部水位感应探针的设置,可以在储液腔内部液面到达水位感应探针顶部时,控制出水管道处电磁阀进行开启。
优选的,自吸泵上排气部件,所述储液腔底部对称设置有用于支撑放置的伸缩支脚,所述储液腔表面开设有用于水位观察的透明刻度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液腔进行放置使用和内部液面高度的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博格达流体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博格达流体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88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