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钢帘线电镀工序的去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79034.3 | 申请日: | 2022-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72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琪超;钱国平;陈亮;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5/10 | 分类号: | C25D5/10;C25D5/48;C25D7/06;C25D2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培松;张健 |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帘线 电镀 工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帘线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帘线电镀工序的去液装置。该去液装置中托辊组件的陶瓷托辊横跨在电镀池的上方。陶瓷托辊的端部通过支座与电镀池的侧壁相连。陶瓷托辊的侧壁上具有与钢帘线相接触的滤液面。吸液组件的吸液主管的端部通过安装座与电镀池的侧壁相连。吸液主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陶瓷板的凹槽。陶瓷板嵌入在凹槽内。吸液主管通过连接管路与离心风机相连。陶瓷板上设置有吸液孔。吸液孔与吸液主管的内部相连通。该去液装置分别利用托辊组件中的陶瓷托辊以及吸液组件,依次对钢帘线表面残留的电镀液形成回收,避免了钢帘线在连续电镀过程中不同电镀池中的电镀液之间产生混合,提升了钢帘线的电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帘线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帘线电镀工序的去液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帘线是一种用于轮胎的骨架材料,钢帘线与橡胶的粘合性能决定了子午线轮胎的产品质量。钢帘线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粗拉、中拉、中拉热处理、电镀、湿拉、捻股等一系列工序。其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钢帘线的性能,电镀工序尤为重要。例如,为了提升钢帘线与轮胎橡胶的结合性能,需要在钢帘线的表面镀上黄铜镀层。同时,为了提升电镀黄铜镀层的效果,钢帘线在镀铜后需要镀上一层锌。因此,钢帘线在电镀工序需要依次经过镀铜、镀锌和水洗等步骤。
然而,钢帘线在连续电镀的过程中,依次经过镀铜镀锌水洗等步骤,完成上一步骤的钢帘线的表面容易残留一些电镀液。残留在钢帘线表面的电镀液随着钢帘线的牵引,进入下一道电镀步骤。如此一来,上一步骤使用的电镀液混合到下一步骤使用的电镀液中,大大影响了钢帘线的电镀效果,进而影响了钢帘线的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在钢帘线实施电镀工艺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去液装置,用以避免连续电镀过程中电镀液之间产生混合,提升钢帘线的电镀效果,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钢帘线实施电镀工艺的过程中,提供一种去液装置,用以避免连续电镀过程中电镀液之间产生混合,提升钢帘线的电镀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钢帘线电镀工序的去液装置,包括与电镀池相连的托辊组件、吸液组件和离心风机;
所述托辊组件包括陶瓷托辊和支座,所述陶瓷托辊横跨在电镀池的上方,所述陶瓷托辊的端部通过支座与电镀池的侧壁相连,所述陶瓷托辊的侧壁上具有与钢帘线相接触的滤液面;
所述吸液组件包括吸液主管、陶瓷板、安装座和连接管路,所述吸液主管位于陶瓷托辊的一侧,且平行于陶瓷托辊布置,所述吸液主管的端部通过安装座与电镀池的侧壁相连,所述吸液主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陶瓷板的凹槽,所述陶瓷板嵌入在凹槽内,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与吸液主管的侧壁相连,所述连接管路的另一端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相连;
所述陶瓷板上设置有吸液孔,所述吸液孔与吸液主管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优选,陶瓷板上设置有对钢帘线形成限位的限位槽,吸液孔位于限位槽的底部。如此设置,陶瓷板有利于避免对钢帘线的表面造成磨损,进而保证了钢帘线的成品质量,限位槽用于隔开位于电镀池上方相邻的钢帘线,有利于提升吸液孔的吸液效果,避免了不同电镀液之间的混合,进而提高了钢帘线的电镀效果。
作为优选,陶瓷板沿着吸液主管的轴向呈等间距排布。如此设置,便于陶瓷板对位于电镀池上方的钢帘线形成均匀分隔,有利于提升吸液主管对钢帘线表面残留的电镀液的吸收效率。
作为优选,支座包括连接板和L形板,连接板通过L形板与电镀池的侧壁相连,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L形板相连,陶瓷托辊的端部与连接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79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