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70811.8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2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庄家铭;陈卫军;崔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晶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晶相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22 | 分类号: | H01L33/22;H01L33/46;H01L33/38;H01L33/06;H01L27/1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之律师事务所 31378 | 代理人: | 冯华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彩虹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显示 面板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且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外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半导体层;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表面;增亮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所述增亮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部,且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增亮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一面;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位于相对于所述增亮基板的一侧。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可提高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具有能耗小、发光效能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背光或显示面板上,形成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一个显示背板上,需要设置大量的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形成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单元。在显示面板制程时,设置大量的发光二极管会导致制程良率低,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而降低显示面板中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制程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该发光二极管包括:
发光外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表面;
增亮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所述增亮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凸部,且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增亮基板远离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一面;
第一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上,且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增亮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一侧为抛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凸部呈阵列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凸部呈尖锥体、圆柱体、方体或其他多边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重型N掺杂的氮化镓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透明导电层,且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增亮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结合层,所述增亮基板通过粘合层粘结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在所述反射层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第一焊接电极和第二焊接电极,所述第一焊接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焊接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增大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在形成显示面板时,可增加相邻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间距,以降低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制程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中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中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外延和增亮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晶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晶相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晶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晶相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70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光源托板和置物架
- 下一篇:一种粘性食品切割包装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