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暖炉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54357.7 | 申请日: | 2022-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40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楠;蔡晓芸;万江红;冯文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兴高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5/02;F24D19/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文雅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相变 暖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暖炉,涉及热储存技术领域。它包括外壳、传热内胆、传热外胆、保温传热组件和翅片组件,传热内胆和传热外胆均设置在外壳内部,外壳内部被传热内胆和传热外胆分隔形成发热空间、传热空间和填充空间,保温传热组件设置在发热空间内,保温传热组件包括发热电阻丝和低阻值电阻丝,翅片组件与传热外胆的外壁相连接并且位于填充空间内,翅片组件采用氧化铍陶瓷材料制成,填充空间内填充有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氧化铍陶瓷出色的导热性能使发热电阻丝的加热热量均匀快速的传递到暖炉内部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中,安全可靠,实现长时间放热,发热电阻丝和低阻值电阻丝,可以实现充热功能和保温功能,令使用场景更加多样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暖炉。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电加热暖炉多为蓄电池蓄电,蓄电后再通过直流电让电阻丝加热来进行发热或保温,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蓄电池使用寿命蓄电量会随着使用次数逐步衰减,同时无法保证长时间放热;
现有导热翅片采用铝合金直线式传热,导热不均匀,效率低下,且铝元器件耐久性低,并且无法长时间导热造成能源浪费;
现有设备不能调节储热效率,使用场景较为单一,缺乏保温功能,容易造成热量的浪费。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暖炉采用蓄电池蓄电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无法保证长时间放热,铝合金导热翅片导热不均匀,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暖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暖炉采用蓄电池蓄电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无法保证长时间放热,铝合金导热翅片导热不均匀,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相变储能暖炉,包括外壳、传热内胆、传热外胆、保温传热组件和翅片组件,所述传热内胆和所述传热外胆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被所述传热内胆和传热外胆分隔形成发热空间、传热空间和填充空间,所述保温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空间内,所述保温传热组件包括发热电阻丝和低阻值电阻丝,所述翅片组件与所述传热外胆的外壁相连接并且位于所述填充空间内,所述翅片组件采用氧化铍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有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外层和外壳内层,所述外壳外层位于所述外壳内层的外侧,所述外壳外层与所述外壳内层之间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翅片组件包括若干个翅片单体,所述翅片单体的形状为波浪形。
优选地,所有的所述翅片单体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传热外胆采用氧化铍陶瓷材料制成,所述传热外胆与所述翅片组件一体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热内胆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发热电阻丝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温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热电阻丝和所述低阻值电阻丝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支撑部,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凹槽部,所述凸起支撑部与所述凹槽部的数量相同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氧化铍陶瓷材料制成翅片组件,利用氧化铍陶瓷出色的导热性能使发热电阻丝的加热热量均匀快速的传递到暖炉内部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当中去,形成复合相变储能暖炉,安全可靠,能够实现长时间放热;
通过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和低阻值电阻丝,可以直接连通发热电阻丝,实现充热功能,也可以接通低阻值电阻丝有效降低电阻丝发热温度,实现保温功能,令使用场景更加多样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兴高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兴高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543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