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35480.4 | 申请日: | 2022-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85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真;韩晓燕;林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真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6;A61M16/2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308 | 代理人: | 韩凌宇 |
| 地址: | 265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临床 吸氧 人工 呼吸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呼吸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所述气囊的右侧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所述储气阀的右侧设有储氧袋,所述气囊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的管壁顶部设有压力安全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左端设置有的单向阀,所述连接管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的顶部设有一次性输氧罩,所述第二输氧管的底部设置有面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在不拆卸面罩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气囊和储氧袋对患者进行输氧,也可以通过一次性输氧罩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不仅能够节省抢救患者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呼吸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人工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是用机械的方法维持和辅助病人呼吸的一种装置,临床使用人工呼吸器比较普遍,常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呼吸管理。现有的输氧装置主要是由面罩和氧气管组成,当在进行输氧的患者或者急症患者突然无法自主呼吸或者呼吸停止时,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之前往往是先需要将正在使用的输氧装置拆去,然后通过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在拆除输氧装置和面罩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可能对耽误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容易传播疾病,危及医者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解决医护人员对正在输氧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拆除正在使用的输氧装置而耽误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在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发生疾病交叉感染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科临床用吸氧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器主体,所述呼吸器主体包括面罩、气囊、第一输氧管和储氧袋,所述气囊的右侧设置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储气阀,所述储气阀的右侧设置有储氧袋,所述气囊的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的管壁顶部设置有压力安全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左端设置有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的顶部且位于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一次性输氧罩,所述第二输氧管的底部设置有面罩,所述面罩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尾端均设置有挂耳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在连接管、一次性输氧罩、面罩和第一输氧管,将第一输氧管带着一次性输氧罩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同时使第一输氧管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不仅可以使用气囊和储氧袋对患者进行输氧,当在进行输氧的患者或者急症患者突然无法自主呼吸或者呼吸停止时,直接将连接管从第一输氧管上拧下,通过一次性输氧罩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不仅能够节省抢救患者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挤压气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的顶壁和底壁对称设置有与气囊外壁轮廓相适配的插袋,所述插袋的前侧开设有插口。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插袋,且在插袋的前侧均开设插口,在在患者输氧时,将手插入到插口内,能够便于挤压气囊。
为了防止在挤压气囊的过程中出现气囊从手中滑脱的情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袋的内壁设置有与插袋内壁尺寸相适配的橡胶片。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插袋的内壁设置橡胶片,能够增加插袋内部的摩擦力,以免在挤压气囊时,出现气囊从手中滑脱的情况,以免影响患者的输氧进程。
为了增加面罩的气密性,避免在输氧的过程中发生氧气侧漏的现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罩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贴合面部的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真,未经王培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35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