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骨架聚氨酯垫圈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534319.5 | 申请日: | 2022-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45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傅运军;傅宇;柳尧辉;孙立胜;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辰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骨 聚氨酯 垫圈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骨架聚氨酯垫圈,其包括金属垫圈,所述金属垫圈外部设置有保护套,所述金属垫圈与保护套一体成型,所述金属垫圈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沿金属垫圈厚度方向贯穿金属垫圈的安装孔,所述金属垫圈由钢结构制成,所述保护套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保护套与金属垫圈采用聚氨酯和钢结构结合的形式,在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满足需求,能够广泛应用于副车架、车身等常见的连接结构中,金属垫圈和保护套一体成型,能够防止紧固件打紧时发生压溃等现象,聚氨酯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相比于橡胶制品,聚氨酯蠕变慢,拉伸撕裂强度高,耐磨性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垫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骨架聚氨酯垫圈。
背景技术
垫圈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垫环,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橡胶垫圈样式多样,多数是用橡胶制作而成,它种类繁多,涉及包括材料、功能、形状等各个角度,发展前景广,橡胶垫圈可以使用在连接件之间,起到一定的密封性和缓冲性,同时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抗老化,耐磨擦的特性,使得在更多的领域中被广泛地使用。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57201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橡胶垫圈,包括橡胶保护套,橡胶保护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橡胶保护套的内部开设有多层螺旋槽,橡胶保护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机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垫圈为单一的橡胶材料,橡胶蠕变快,拉伸撕裂强度低,耐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避免橡胶蠕变快的风险,提高拉伸撕裂强度和耐磨性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钢骨架聚氨酯垫圈。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骨架聚氨酯垫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骨架聚氨酯垫圈,包括金属垫圈,所述金属垫圈外部设置有保护套,所述金属垫圈与保护套一体成型,所述金属垫圈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沿金属垫圈厚度方向贯穿金属垫圈的安装孔,所述金属垫圈由钢结构制成,所述保护套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套与金属垫圈采用聚氨酯和钢结构结合的形式,在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满足需求,能够广泛应用于副车架、车身等常见的连接结构中,金属垫圈和保护套一体成型,能够防止紧固件打紧时发生压溃等现象,在垫圈安装与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保护套和金属垫圈发生偏移,避免存在装配间隙和误差,能够避免金属垫和橡胶垫的错装和漏装,聚氨酯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相比于橡胶制品,聚氨酯蠕变慢,拉伸撕裂强度高,耐磨性强。
可选的,所述保护套包括沿保护套的厚度方向依次相接的第一吸能部和第二吸能部,所述第二吸能部的外壁面突出于第一吸能部的外壁面,所述金属垫圈位于第二吸能部远离第一吸能部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吸能部的外壁面突出于第一吸能部的外壁面,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方便吸收振动能量。
可选的,所述金属垫圈背离第一吸能部的端面与第二吸能部背离第一吸能部的端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垫圈背离第一吸能部的端面与第二吸能部背离第一吸能部的端面平齐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垫圈整体形变吸能效果,减小垫圈损伤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吸能部背离第一吸能部的端面开设有环形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倒角的设置,方便对垫圈进行安装。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能部背离金属垫圈的一面开设有环形缓冲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环形缓冲槽能够降低保护套的结构强度,方便使垫圈更容易变形,有利于提高垫圈的减震效果。
可选的,所述环形缓冲槽的槽底为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缓冲槽的槽底为圆弧形,使垫圈更容易变形,提高垫圈的减震吸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辰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烟台辰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34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