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稳态茶道杯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10836.9 | 申请日: | 202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05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彭东梅 |
地址: | 5157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稳态 茶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稳态茶道杯,包括外杯、内杯以及杯盖,内杯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将内杯分为浸泡室和过滤室,过滤室的底部设有止排水机构,还包括可使止排水机构保持打开或保持关闭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杯盖上的按压机构和设置在内杯内的传动机构,按压机构与传动机构可联动使止排水机构打开或关闭;按压机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按压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排水机构保持打开;当按压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排水机构保持关闭。本实用新型双稳态茶道杯的结构简单、控制稳定且不影响壶盖开启,能够一次过按压而无需持续按压茶道杯的按键即可使其内杯保持排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稳态茶道杯。
背景技术
饮茶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而泡茶用具则广泛应用于家庭、商务办公等领域。目前,市面上的茶道杯多种多样。传统的泡茶用具一般包括两个容器,一个用于存放茶叶加水泡茶,另一个用于盛放泡好的茶水,而后分装饮用,但使用这类传统的泡茶用具比较繁琐,每次冲泡茶都需要放置和取出存放茶叶的容器,也容易使茶叶和容器受到污染。此外,泡茶时若是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故还有一些泡茶用具无需分离存放茶叶的容器,可以通过直连阀门开启或关闭实现茶水分离。这类泡茶用具一般包括有外杯、内杯、杯盖、过滤网和排水止水阀等,其在杯盖上设置排水按键,排水按键通过压杆和连接杆等结构来控制排水止水阀开关,从而控制内杯的茶水进入外杯。然而,这类泡茶用具在泡好茶后,需要一直按压排水按键才能将内杯中的茶水排入进外杯,一旦松开手,内杯的出水口又会关闭,而茶水从内杯完全排入进外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使用时很不方便。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9846766U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一键排水式泡茶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其包括外壶、内胆和壶盖,壶盖内设置有贯穿壶盖的排水按键,壶盖内还设置有安装卡槽,安装卡槽内侧具有与排水按键侧壁相贴合的固定卡口,排水按键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下端与设置在壶盖底部的底板连接;壶盖内还设置有活动拉杆,活动拉杆上设置有与排水按键侧壁贴合的活动卡口以及拉杆弹簧;内胆中设置有过滤网、下压组件、连接组件以及止水排水装置。该泡茶壶户内的活动拉杆在拉杆弹簧的作用下,具有远离排水按键的方向的推力,这样活动拉杆上的活动卡口与固定卡口一起将排水按键夹紧在二者中间,排水按键位置相对固定,上下活动受到摩擦阻力;在泡好茶后,按下排水按键,压杆下移,通过连接翘板带动球阀向上移动从而打开出水口,当茶水排完后,轻按复位键以带动活动拉杆移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排水按键向上弹起,球阀依靠自重下降重新封闭止水套的出水口。当需要打开壶盖时,进一步将复位按键向下按,活动拉杆继续被拉向复位按键一侧,从而使壶盖打开。
然而,类似上述改进的一键排水式泡茶壶,其结构间的相互联动较为复杂,排水按键的按压状态是通过壶盖上活动拉杆的活动卡口与安装卡槽的固定卡口相互夹紧进行固定的,稳定性略显单薄,且其壶盖的开合同时与排水按键相关联,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较为容易混淆排水按键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稳态茶道杯,其结构简单、控制稳定且不影响壶盖开启,能够一次过按压而无需持续按压茶道杯的按键即可使其内杯保持排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双稳态茶道杯,包括外杯、设置在外杯内并架设在外杯上沿的内杯以及盖合在内杯上方的杯盖,所述内杯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将内杯分为位于上部的浸泡室和位于下部的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设有止排水机构,还包括可使所述止排水机构保持打开或保持关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杯盖上的按压机构和设置在内杯内的传动机构,所述按压机构与传动机构可联动使所述止排水机构打开或关闭;所述按压机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按压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止排水机构保持打开;当所述按压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止排水机构保持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108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