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捕式草地鼠害防治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22466556.2 申请日: 2022-09-16
公开(公告)号: CN218389532U 公开(公告)日: 2023-01-31
发明(设计)人: 王志鹏;杨鼎;柴守权;王炳煜;岳方正;徐震霆;程相称;游丰;张睿轩;郝元渤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
主分类号: A01M23/10 分类号: A01M23/10;A01M23/04;H02J7/35
代理公司: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代理人: 张超
地址: 110034 辽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诱捕 草地 鼠害 防治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草地保护和鼠害防治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诱捕式草地鼠害防治装置,有效解决了目前草地鼠害物理防治过程中面临着人工投入大、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卡合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顶端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上筒体内顶端设置有用于吸引老鼠的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与控制箱相连接,上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入口,所述下筒体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横杆,横杆上设置有滚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信号发射器和下筒体上滚轮的配合,能够有效吸引区域内的老鼠并将老鼠进行抓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绿色环保,能够在不影响草原生态的情况下实现防治草原鼠害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草地保护和鼠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捕式草地鼠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也是牧区最基础的生产生活资料和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及维持边疆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草地呈退化、沙化、荒漠化、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变化趋势,致使草原鼠害大量滋生和繁衍。草原鼠害主要表现为局部地区集中爆发为害,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鼠害种群快速膨胀,并伴随食物短缺带来的种群迅速扩张,导致为害面积快速扩大。草地鼠害的发生,不仅采食牧草导致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减少,而且挖掘洞道使土壤疏松。在强降雨或大风的天气下,裸露地表、疏松的表土层在强地表径流和风力的影响下,水土流失严重,更加降低草地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最终导致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再次退化。同时草原鼠害数量的急剧上升,也增加了鼠间鼠疫传染给人的风险。因此,面对数量多、分布广的草地鼠害,如何有效控制其种群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草地鼠害防治方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其中,化学防治效果好,见效快,但对草地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导致国家要求各地停止多种化学农药防治鼠害。目前依然使用的鼠害化学防治药物只有4-5种,价格普遍偏高,且有些药物防效较慢。迫使草原鼠害防治方式逐渐从化学防治转向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最直接、最易行的方式,通常使用弓形箭、地箭、鼠夹等人工物理器械捕杀草地老鼠。虽然该种方式对环境友好,符合生态优先理念,但物理器械往往笨重,草地中存在众多的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这些区域往往禁止大型车辆进入,导致人工物理器械往往需要人为带入,这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物理防治捕杀草地老鼠存在一定偶然性,一次最多捕杀一只,或捕杀不到,为达到防治效果,往往需要铺设大量的捕杀工具,耗时耗工。因此,无论草地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角度,还是防治技术缺乏的角度,都迫切地需要一种高效的草地鼠害防治装置。

基于上述问题,同时结合草地鼠害危害面积高居不下的境况,设计一种环境友好、能主动诱捕草地老鼠的草地鼠害防治装置,去弥补现有草地鼠害物理防治技术方面存在巨大技术缺陷与空白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捕式草地鼠害防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诱捕式草地鼠害防治装置,包括卡合连接的上筒体2和下筒体6,所述上筒体2顶端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控制箱3,控制箱3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1,上筒体2内顶端设置有用于吸引老鼠的信号发射器11,信号发射器11与控制箱3相连接,上筒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入口8,所述下筒体6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横杆5,横杆5上设置有滚轮7。

所述控制箱3包括蓄电池组、控制器和信号发射装置,控制器分别与蓄电池组和信号发射装置相连接。

所述顶板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能电池板10与蓄电池组相连接。

所述信号发射器11与信号发生装置相连接。

所述上筒体2与顶板1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9。

所述下筒体6的中部设置有翻转盖板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66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