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内置双轴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466470.X | 申请日: | 2022-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11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程俊淇;杨磊;司雨欣;李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淑华 |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余度线 位移 传感器 组件 内置 轴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技术,具体为一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内置双轴承结构。包括移动杆(1)、移动头(2)、移动螺母(3)、移动挡圈(4)、动子杆(5)、轴承(6);前端移动杆与移动头采用轴承连接方式,通过移动头内部轴承使得移动杆可360°自由转动,同时也可以实现动子组件在静子组件内部往复直线运动。该结构与主机产品配合处可随意转动,便于安装调试,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移动杆与移动头通过轴承连接,可实现自由转动,动子杆不会发生摩擦卡滞的现象。由于是分体式设计,在后期维修时,可以选择单独更换零件,不用整体更换动子组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型,更加适用于航空装备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技术,具体为一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内置双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前端移动杆均为螺纹结构与主机产品刚性连接(见图1)。该结构安装时需要旋转螺纹与静子组件孔对齐,如动子组件旋转位置不合适,则会造成动子杆与静子组件发生摩擦卡滞,情况严重时会发生断杆现象。需要多次调整动子组件旋转位置,调试较为复杂。新型LVDT要求动子组件移动杆应可实现360°自由转动,动子组件前端移动杆采用螺纹形式与主机产品连接,避免动子杆与静子组件发生摩擦卡滞,这就要求一种新型LVDT的动子结构来实现此项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选用双余度LVDT新型动子结构,通过改变为轴承连接方式,使得动子组件前端移动杆可实现360°自由转动,不仅便于安装调试,更不会发生摩擦卡滞的现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内置双轴承结构,包括:移动杆1、移动头2、移动螺母3、移动挡圈4、动子杆5、轴承6;将双轴承6对向安装在移动杆1上,再将移动螺母3拧入移动杆1尾部螺纹连接,顶紧轴承6内环,然后装入移动头2内,再将移动挡圈4拧入移动头2内,顶紧轴承6外环。
所述移动螺母3和移动杆1之间,移动挡圈4和移动头2之间,通过均布的四个点激光点焊固定。
所述移动螺母3和移动挡圈4均与移动头2后端面齐平。
所述轴承6采用双深沟球轴承。
所述对向安装为两个轴承6的防尘盖均朝外安装。所述移动螺母3和移动挡圈4表面对称开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前端移动杆与移动头由轴承连接,通过移动头内部轴承使得移动杆可实现360°自由转动,同时也可以实现动子组件在静子组件内部往复直线运动。移动头内部采用双轴承对向安装,以保证移动杆的垂直稳定性。且该结构为分体设计,在后期维修时,可以针对性的更换其零件,不用更换动子整体。既提高了其可靠性,也提高了维修性、经济性。同时便于安装时动子组件和静子组件配合,降低了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传统一体式的双余度LVDT动子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内置双轴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双余度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组件内置双轴承结构,包括:移动杆1、移动头2、移动螺母3、移动挡圈4、动子杆5、轴承6;将双轴承6对向安装在移动杆1上,对向安装,保证移动杆的稳定性。再将移动螺母3拧入移动杆1尾部螺纹连接,顶紧轴承6内环,然后装入移动头2内,再将移动挡圈4拧入移动头2内,顶紧轴承6外环。
所述移动螺母3和移动杆1之间,移动挡圈4和移动头2之间,通过均布的四个点激光点焊固定。激光点焊起到固定作用,提高可靠性。后期维修时,点焊也可拆除,可以实现更换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664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