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93139.X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73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锋;刘明;孙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G09F9/302;H05K5/0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邹秋爽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LED显示组件,包括第一箱体及安装在第一箱体前部的第一灯板模组;第二LED显示组件,包括与第一箱体相拼接设置的第二箱体及安装在第二箱体前部的第二灯板模组,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拼接处留有拼接缝;连接片,位于拼接缝处,连接片包括连接片本体及设置在连接片本体一侧的限位部,连接片本体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一箱体的后部,连接片本体的另一部分连接于第二箱体的后部,限位部伸入至拼接缝内以隔开第一箱体的后部和第二箱体的后部,使限位部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抵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LED显示组件进行拼接时,灯板模组边缘处的灯珠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ED显示装置是一种平板显示器,用来显示文字、图像、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设备。LED显示装置包括多个LED显示组件,每个LED显示组件包括灯板模组和箱体,灯板模组安装在箱体上,灯板模组的部分灯珠凸出于箱体的侧表面。
在多个LED显示组件进行拼接时,需要进行对位操作,灯板模组的边缘会产生磕碰,容易损坏灯板模组边缘处的灯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LED显示组件进行拼接时,灯板模组边缘处的灯珠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LED显示组件,包括第一箱体及安装在第一箱体前部的第一灯板模组;第二LED显示组件,包括与第一箱体相拼接设置的第二箱体及安装在第二箱体前部的第二灯板模组,第一灯板模组的前表面和第二灯板模组的前表面共同形成弧形显示面,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拼接处留有拼接缝;连接片,位于拼接缝处,连接片包括连接片本体及设置在连接片本体一侧的限位部,连接片本体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一箱体的后部,连接片本体的另一部分连接于第二箱体的后部,限位部伸入至拼接缝内以隔开第一箱体的后部和第二箱体的后部,使限位部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相抵接。
进一步地,连接片本体包括成钝角夹角设置的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第一片段连接于第一箱体的后部,第二片段连接于第二箱体的后部,限位部设置于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之间的夹角处。
进一步地,连接片本体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夹角处的第三片段,第三片段的一侧连接于第一片段朝向第二片段的侧边,第三片段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片段朝向第一片段的侧边,限位部设置于第三片段的前表面。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块,限位凸块的左侧面与第一箱体的后部相抵接,限位凸块的右侧面与第二箱体的后部相抵接,限位凸块的左侧面与第一片段的前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在85°至95°的范围内,限位凸块的右侧面与第二片段的前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在85°至95°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三片段的前表面位于限位部的两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工凹槽。
进一步地,LED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连接片本体与第一箱体的后部和第二箱体的后部连接的部分上均设置有连接通孔和连接螺孔,第一箱体的后部和第二箱体的后部上均设置有与连接通孔或者连接螺孔对应的连接配合孔,第一紧固件穿设于连接通孔和对应的连接配合孔或者穿设于连接螺孔和对应的连接配合孔,以将连接片本体固定于第一箱体的后部和第二箱体的后部,其中,连接配合孔为配合通孔或者配合螺孔,当连接配合孔为配合通孔时,配合通孔与连接螺孔对应;当连接配合孔为配合螺孔时,配合螺孔与连接通孔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93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染土壤采样装置
- 下一篇:土壤修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