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面育蚕沙清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65940.3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9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李叶;娄德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A01K67/04;B02C4/08;B02C4/42 |
代理公司: | 海南盛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6005 | 代理人: | 吴燕梅 |
地址: | 572961 海南省琼中***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蚕沙 清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面育蚕沙清理机,包括箱体,箱体底部连接有前滚轮和后滚轮,箱体的后侧设有推把,箱体的前侧上方开设有导料槽,导料槽外连接有铲槽,铲槽的底部和地面接触,铲槽上设有可推动蚕沙的推动器,前滚轮和推动器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箱体内设有可绞碎蚕沙残枝的碎断机,后滚轮和碎断机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碎断机位于导料槽下方,箱体的后侧开设开口,开口处插接有接料斗,接料斗的底部搭接在箱体的内底部。推动毛刷转动时,配合铲槽,能够将铲上来的蚕沙迅速推动至箱体内进行收集,自动清理,节省人力,快速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蚕沙清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育蚕沙清理机。
背景技术
蚕沙就是蚕的排泄物,蚕沙具有去风降湿,和胃化浊,明目降压的功效,对眼疾,结膜炎,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消化不良,关节炎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除了药用作用,现代医药化工还开发了许多蚕沙的其他作用,比如:用蚕沙做饲料喂猪、羊、鸡,甚至用来养鱼;用蚕沙做肥料——基肥或者追肥;用蚕沙制作药枕,可以防病治病健身;还可以用蚕沙提取化工原料,如果胶、叶绿素等。
大部分是地面育蚕沙是有枝条的,不太容易清理,工作养殖人员正常情况下都是通过铲板配合扫帚对蚕沙进行清理,这种方式方法效率较为缓慢并且需要不断地将清扫后的蚕沙倒入蚕沙桶内,然后集中处理,消耗大量的人力且清理蚕沙的效率低,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清扫且清扫后能够循序对蚕沙进行加工的清理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地面育蚕沙清理机,解决了蚕沙清理效率低、不能自动清理及粉碎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面育蚕沙清理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连接有前滚轮和后滚轮,所述箱体的后侧设有推把,所述箱体的前侧上方开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外连接有铲槽,所述铲槽的底部和地面接触,所述铲槽上设有可推动蚕沙的推动器,所述前滚轮和所述推动器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可绞碎蚕沙残枝的碎断机,所述后滚轮和所述碎断机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碎断机位于所述导料槽下方,所述箱体的后侧开设开口,所述开口处插接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底部搭接在所述箱体的内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器包括上辊和下辊,且上辊和下辊的两端都转动连接在所述铲槽的两侧板上,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通过履带传动连接,所述履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毛刷,所述前滚轮的转轴和所述上辊分别套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碎断机包括两个碎断辊,两个所述碎断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上,两个所述碎断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交叉设置的碎断齿,两个所述碎断辊延伸出箱体的一端均套接有齿轮,且两个齿轮啮合,其中一个所述碎断辊延伸出箱体的一端套接有第二从动轮,所述后滚轮的转轴套接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的后侧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槽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铲槽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所述铲槽的底部连接有和地面平行的推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当推动毛刷转动时,配合铲槽,能够将铲上来的蚕沙迅速推动至箱体内进行收集,自动清理节省人力,解决现有频繁利用铲槽倾倒入蚕沙桶所带来的弊端。通过碎断机,当两个碎断辊转动时,能够对输送上来的蚕沙和枝条进行粉碎,此时能够实现边收集蚕沙边粉碎的效果,便于后续进一步加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65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