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35351.0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42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兆武;胡萌;李珊珊;印传军;房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02;F24F13/00;A62C2/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程祥 |
地址: | 43001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加压 送风 设计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构造,包括加压送风管、多叶送风阀、百叶风口,加压送风管水平设置在前室顶部,加压送风管穿前室墙体处设70°C防火阀,百叶风口设置在加压送风管底部,多叶送风阀水平设置在70°C防火阀与百叶风口之间的加压送风管上。本实用新型将常规做法(即通常将多叶送风口直接安装在加压送风管底部)中的多叶送风口拆分成两个独立的部件:多叶送风阀和百叶风口,将多叶送风阀水平安装在加压送风管上,百叶风口安装在加压送风管底部,这样既满足了国家规范对于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的相关要求,又降低了常规做法对前室净高的影响,这样更容易满足建筑专业及业主对前室净高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火灾时有发生,建筑的消防设计越发显得重要。前室是进入楼梯间的重要逃生通道,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正式实施,此技术标准第3.1.3规定: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要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往往有些建筑因为建筑布局等原因,机械加压送风口无法设置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机械加压送风口只能设置在前室顶部。常规做法是在前室顶部设置加压送风管,加压送风管底部设置多叶送风口来对前室加压送风。由于多叶送风口产品厚度有250~300mm,因此直接将多叶送风口安装在加压送风管底部,会在加压送风管底部额外增加250mm左右的安装高度,对前室的净高影响较大,特别对于住宅建筑来说,往往层高有限,这时采用常规做法会直接影响前室的正常净高,甚至会影响人员疏散。
因此,需要一种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时既能满足前室加压送风口的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对前室净高的影响的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构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对前室净高的影响的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构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计构造,包括加压送风管、多叶送风阀、百叶风口,加压送风管水平设置在前室顶部,加压送风管穿前室墙体处设70°C防火阀,百叶风口设置在加压送风管底部,多叶送风阀水平设置在70°C防火阀与百叶风口之间的加压送风管上。
所述多叶送风阀是一种平时为常闭状态的常闭阀,常闭阀具有手动开启装置和与消防控制中心电连接的电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设置在距地面1.3~1.5米处的前室墙体上。
所述多叶送风阀和百叶风口为多叶送风口所拆分的两个独立部件,并将其分别安装在前室顶部加压送风管上的不同部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将多叶送风口直接安装在加压送风管底部对前室净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层高受限的建筑来说,本实用新型既满足了前室加压送风口的设计要求,也满足了建筑及业主对前室净高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加压送风管、多叶送风阀、百叶风口,加压送风管水平设置在前室顶部,加压送风管穿前室墙体处设70°C防火阀,百叶风口设置在加压送风管底部,多叶送风阀水平设置在70°C防火阀与百叶风口之间的加压送风管上。
所述多叶送风阀平时为常闭状态的常闭阀,满足漏风量及耐火完整性的要求,常闭阀具有与消防控制中心电连接的电动开启装置(即常规电动阀),火灾确认后15s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打开,并反馈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所述多叶送风阀在距地面1.3~1.5米处的前室墙体上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所述手动开启装置为常规手动旋转阀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35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车起重机的防倾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牵引式防撞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