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18807.2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25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益;肖长慎;李闯;李欢;周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华益工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2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末黎 |
地址: | 4433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套筒 一次 成型 模具 | ||
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包括凹模,凹模安装在应力圈上且内设有与成型的汽车套筒一端外壁匹配的凹槽,应力圈通过弹性螺杆安装在缸筒上;所述缸筒内设有下冲头,下冲头上部与汽车套筒内孔匹配并部分伸入到凹槽中;下冲头底端通过下冲头固定座固定,下冲头中间段外侧滑动设置有退料套,顶杆自由穿过下冲头固定座,顶杆上端与退料套正对,顶杆下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可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套筒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710240330.1”的专利“一种套筒加工装置及工艺”为本公司之前申请的专利,该专利采用温锻工艺,利用上下模冲压可对汽车套筒上下同时冲孔,冲孔后如图5所示状态。而汽车套筒除了上下内部竖直冲孔外,汽车套筒下部外侧壁、内孔端需要经过多次倒角,成型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状态。多道工序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及中转,设备、人工等方面的费用会额外增加很多,且降低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对该冲压装置的模具进行改进,实现一次冲压成型,后期汽车套筒外壁加工更加简单,只需要进行下部环向开槽即可,简单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包括凹模,凹模安装在应力圈上且内设有与成型的汽车套筒一端外壁匹配的凹槽,应力圈通过弹性螺杆安装在缸筒上;所述缸筒内设有下冲头,下冲头上部与汽车套筒内孔匹配并部分伸入到凹槽中;下冲头底端通过下冲头固定座固定,下冲头中间段外侧滑动设置有退料套,顶杆自由穿过下冲头固定座,顶杆上端与退料套正对,顶杆下端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弹性螺杆包括压簧,压簧布置在应力圈的沉头孔中并周向均匀分布,螺杆自由穿过沉头孔,螺杆大头端位于应力圈外侧、螺纹部与缸筒螺纹锁紧。
所述应力圈与凹模外壁之间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呈环形分布。
所述下冲头固定座上方位于退料套外侧固定有引导套,引导套与退料套保持间隔且侧壁设有进液口、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一种温锻汽车套筒的一次成型模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对下模处的凹模进行改进,将传统直孔结构的凹模改成与汽车套筒相匹配的异孔结构的凹模,在冲压完成后,汽车套筒的外壁与成品的外形基本一致,只需要额外开一道环形槽即可,省去原来的多处倒角等工序,节省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采用弹性可移动的应力圈,在上模下压之前,应力圈与缸筒分离,有利于冷却水快排,加快冷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剖视图(剖面线未画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凹模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局部示意图(去掉缸筒)。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引导套处的示意图。
图5为现有装置经过冲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冲压后的示意图。
图中:凹模1,凹槽2,应力圈3, 弹性螺杆4,缸筒5,下冲头6,下冲头固定座7,退料套8,顶杆9,驱动装置10,冷却水道11,引导套12,下冲头支撑座13,顶料桩套14,工作台15,顶料桩16,压簧4.1,沉头孔4.2,螺杆4.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华益工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华益工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18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腹板旁弯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路板的加工贴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