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节能组合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294830.2 | 申请日: | 2022-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48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柏林;黄文翔;蒲琨;沈睿;邢孔旺;张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方园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鸿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3 | 代理人: | 张学府 |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秀***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基础 工程 节能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节能组合桩,包括钢板桩,所述钢板桩上方设有磁吸卡板,所述磁吸卡板前后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荧光层,所述钢板桩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钢板桩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入柱,所述钢板桩一侧表面设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连接钢板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入柱,所述钢板桩一侧设有边缘直角板,所述边缘直角板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三收纳槽。有益效果:通过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一插入柱、第二收纳槽、第二插入柱、第三收纳、第三插入柱、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更好的根据需要延长或者缩短钢板桩、连接钢板与边缘直角板的长度尺寸,提高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节能组合桩。
背景技术
建造建筑物,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必须进行基础建设,对于普通地表,可以直接挖基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但是对于淤泥地段,直接挖基坑的话,淤泥具有流动性,难以形成一个需要的基坑,此时需要一种组合桩,来将基坑范围封闭围护起来,在围护的区域内进行挖基坑,从而避免淤泥掉落,导致基础难以形成。
现有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节能组合桩,一般的,组合桩都是根据需要的深度进行定制,难以拼接,不能根据需要进行组装,适用性较差,且组合桩顶部会流出一截,从而利于后期的拔出,但是不利于工人直接的观察组合桩的位置,在组合桩内部施工的工人,不注意脚下时,会被留出的一截撞伤。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节能组合桩,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节能组合桩,包括钢板桩,所述钢板桩上方设有磁吸卡板,所述磁吸卡板前后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荧光层,所述钢板桩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钢板桩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入柱,所述钢板桩一侧表面设有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连接钢板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入柱,所述钢板桩一侧设有边缘直角板,所述边缘直角板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三收纳槽,所述边缘直角板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插入柱,所述钢板桩前侧表面、所述连接钢板前侧表面与所述边缘直角板前侧表面均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磁吸卡板顶部表面开设有拉动凹槽,所述磁吸卡板内侧表面涂覆有防滑软质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入柱水平剖面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插入柱与所述第一收纳槽结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插入柱水平剖面呈L型结构,所述第三插入柱与所述第三收纳槽结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入柱外侧表面、第二插入柱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三插入柱外侧表面均为光滑抛光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收纳槽前后侧表面、所述第一插入柱前侧表面、所述第二收纳槽前后侧表面、所述第二插入柱前侧表面、所述第三收纳槽前后侧表面以及所述第三插入柱前侧表面均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径尺寸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径尺寸完全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方园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方园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94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