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40869.6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0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崇耀;郭盼盼;何坚;祝令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杜瑶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习友路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级引射变 负荷 调节 吸收 制冷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涉及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领域,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蒸发冷凝器、一级引射器、二级引射器、气动调节阀,该基于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采用非共沸的制冷剂,用高沸点的制冷剂来引射低沸点的制冷剂,并将高沸点的制冷剂用来冷凝低沸点的制冷剂来实现‑20~‑30℃的制冷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领域,涉及渔船变负荷航行中余热适应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冷藏在渔业的产业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旦海产品被捕获,需要在低温中保存以延缓变质并保持良好的品质。为长期食用,需要将捕获物冷冻到-20~-30℃进行存储。因此为保持海洋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中需要安装制冷系统。
目前每年渔船消耗的柴油占渔业总成本的70%,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除柴油机的驱动外,为保持海产品的新鲜度,目前大部分渔船的制冷系统采用机械是制冷,因此对海产品的冷冻也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柴油机的能源效率只有35~40%,这是由于柴油机产生的高温烟气和冷却水没有有效进行回收利用。因此本发明将渔船的余热用来驱动吸收式制冷系统,可以提高柴油机的能量效率,并同时将冷量供给渔船冷冻室所使用避免机械制冷的能量消耗。
渔船在远洋捕捞的过程中柴油机的运行经常是变负荷的,例如在未进行捕捞时柴油机满负荷进行航行,在捕捞时柴油机可能是半负荷运行,因此这样就带来渔船余热负荷的变化,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采用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传统吸收式制冷系统不能在渔船航行过程中动力设备变负荷运行时持续稳定输出制冷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双级引射变负荷调节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蒸发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蒸发冷凝器、一级引射器、二级引射器、气动调节阀;
所述一级引射器位于发生器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制冷剂进口之间;
所述冷凝器制冷剂出口与气液分离器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低沸点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冷凝器第一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冷凝器第一制冷剂出口通过一级节流阀与蒸发器第一制冷剂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一路连接吸收器的制冷剂进口;
所述二级引射器、二级节流阀和蒸发冷凝器串联位于气液分离器的高沸点制冷剂出口与一级引射器的混合室之间,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另一路通过气动调节阀连接二级引射器的混合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吸收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凝器冷却水进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吸收器的富液出口与增压泵富液进口相连,增压泵出口与贫富液换热器相连,贫富液换热器富液出口与发生器富液进口相连,发生器贫液出口与贫富液换热器贫液进口相连,贫富液换热器贫液出口与减压阀相连,减压阀出口与吸收器贫液进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发生器的热源进口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气动调节阀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高沸点制冷剂出口依次经过二级节流阀、蒸发冷凝器和二级引射器连接至一级引射器的混合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高沸点制冷剂出口依次经过二级引射器、二级节流阀和蒸发冷凝器连接至一级引射器的混合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40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