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电控一体机旋变线束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21407.X | 申请日: | 202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02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坤;陈厚波;林靓;叶伟宏;杨嗣帅;李昶;骆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7 | 分类号: | G01R31/67;G01R31/2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一体机 旋变线束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电控一体机旋变线束连接装置,包括电源、电机电控一体机和检测治具;检测治具设有两个信号输出端口,两个信号输出端口分别连接有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灯;检测治具通过CAN网络通信连接于电机电控一体机,用于接收和处理电机电控一体机的旋变电路信号,并控制对应的颜色的信号指示灯指示旋变电路是否正常连接。通过设置检测治具使电机电控一体机在组装时便可直观地通过检测治具上亮起的信号指示灯的颜色快速识别出旋变电路的实时连接状态,从而便于判断旋变线束的接触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对接触异常的情况进行处理,由此避免出现组装完毕后再对设备进行拆装返修的情况,有效地提升了电机电控一体机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机电控一体机旋变线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旋变线束是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主要零部件之一,旋变线束的连接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一体机的生产。如果旋变线束的连接出现故障,会导致电机电控一体机的信号传递被迫中断,设备停止工作,造成电路短路烧毁或绝缘层失效漏电,极大地影响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一体机的生产过程中,需先将电机和电控的旋变线束进行对插,保证电路连通;再将电机和电控的相连部分用螺栓拧紧,满足气密性的要求。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的疏忽,旋变线束经常会漏接或者接触不到位,导致螺栓扭力检测、腔体气密性检测、水道气密性、耐压测试等工序全部结束后,才会发现旋变线束的连接出现了问题。此时需要重新拆开螺栓,再将所有的工序重新操作一遍,而这也导致了电机电控一体机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任务指标无法完成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了保证电机电控一体机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旋变线束的连接检测变得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电控一体机旋变线束连接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电控一体机旋变线束连接装置,包括电源、电机电控一体机和检测治具;上述电源为上述电机电控一体机和检测治具供电;上述检测治具设有两个信号输出端口,两上述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有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灯;上述检测治具通过CAN网络通信连接于上述电机电控一体机,用于接收和处理电机电控一体机的旋变电路信号,并控制对应的颜色的信号指示灯指示旋变电路是否正常连接。
进一步,各上述信号输出端口分别并联有两个相同颜色的上述信号指示灯。
进一步,上述信号输出端口为高边开关。
进一步,上述检测治具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检测器,上述壳体侧壁设有若干电连接于检测器的上述信号指示灯。
进一步,上述信号指示灯为LED指示灯。
进一步,上述检测器为整车控制器。
进一步,上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位于上述下壳体上方的盖体。
再进一步,上述下壳体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线束的通孔。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治具设有两个信号输出端口,且两个信号输出端口均连接有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灯。在检测治具与电机电控一体机实现CAN网络通信连接后,检测治具能将其接收到的电机电控一体机的旋变电路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对应颜色的信号指示灯亮起指示旋变电路的连接情况。检测治具的设计使工作人员在组装电机电控一体机时能直观地通过检测治具上亮起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灯而快速识别旋变电路的实时连接状态,从而便于判断旋变线束的接触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对接触异常的情况进行处理,由此避免出现组装完毕后再对设备进行拆装返修的情况,有效地提升了电机电控一体机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汽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21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