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与动簧片配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203625.0 | 申请日: | 2022-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3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山;何小兵;樊亚楠;李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H01H50/5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 地址: | 618100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继电器 推动 簧片 配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与动簧片配合结构,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两端之间的推动卡及装配于线圈架一端处的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触点所在区域,由两条分隔槽划分为相对独立配合的触点部及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具有推动插槽;所述推动卡动簧配合端的两侧处,分别具有外凸成型的让位凸台,所述让位凸台上具有外凸成型的推动凸锥;在继电器的应用结构中,所述动簧片通过两侧推动部上的推动插槽,与所述推动卡两侧处的推动凸锥对应连接,所述动簧片在释放且静止状态下,所述触点部处在所述推动卡的两侧推动凸锥之间,且与所述推动卡动簧配合端保持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触点二次接通所引起的燃弧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具体是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与动簧片之间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卧式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化继电器结构,其在线圈架的一端处形成触点装配结构、另一端处形成衔铁装配结构。触点装配结构用作装配动簧片和静簧片等。衔铁装配结构用作装配衔铁等。推动卡沿着线圈架的两端长度方向排布在线圈的外侧处,与线圈架外围的底座形成上下位对应配合;推动卡的一端通过外凸的推动凸锥与动簧片上的推动插孔形成插接配合,另一端通过衔铁槽与衔铁形成插接配合;即推动卡装配于线圈架两端的动簧片与衔铁之间。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名称为“一种提升触点分断能力的电磁继电器”(公开号CN 215377340 U,公开日2021年12月31日)、“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公开号CN 112992610 A,公开日2021年06月18日)等技术。
为了使卧式继电器的结构小型化,实现小功率,以及使动簧片的弹性适应于卧式继电器磁路部分的设计吸合力,通常会以开设分隔槽的方式,将动簧片的触点所在区域划分为相对独立配合的触点部以及处在触点部两侧的推动部。触点部用作连接动触点。推动部用作开设配合推动卡的推动插槽。如此,以降低动簧片的刚性“换”动簧片的高弹性,降低动簧片作用于推动卡上的反力,具体参见上述公开号CN 215377340 U及公开号CN112992610 A的技术所披露动簧片结构。
然而,上述动簧片的设计结构,会带来较为明显的燃弧技术问题。这是因为:
分隔槽划分之下的触点部与推动部之间的整体性,仅靠动触点下方区域的动簧片维系,从而导致触点部与推动部之间的联动性较差,弹性较高;
加之,推动卡的动簧推动端基本为等平面结构,动簧片两侧的推动部和中间的触点部在释放过程中基本碰撞作用于推动卡的同一平面,推动卡的动簧推动端面仅能对整个动簧片头部实现单梯次的碰撞缓冲吸能;该单梯次缓冲吸能显然不能有效卸载高弹性动簧片的弹力势能,即对动簧片的缓冲吸能效果有限,容易使动簧片头部反弹、向静簧片靠拢,从而容易导致反弹的触点部与静触点之间发生非技术需求的二次接通。
这不仅会影响继电器通/断控制的可靠性。而且,由于继电器负载端在施加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之后,动、静触点断开时会产生电弧现象,电弧的高温度及能量会导致动、静触点产生熔融-即烧蚀现象,从而直接加剧了动、静触点表面的烧蚀,随着动、静触点之间切换次数的增加,动、静触点表面的烧蚀程度会越来越明显,动、静触点易出现粘结失效,直接影响了卧式继电器的服役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卧式继电器和所应用动簧片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影响动簧片结构弹性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够缓冲吸收动簧片的弹力、减少反弹、有效避免触点二次接通的推动卡与动簧片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与动簧片配合结构,包括:
装配于线圈架两端之间的推动卡;
装配于线圈架一端处的动簧片;
所述动簧片的触点所在区域,由两条分隔槽划分为相对独立配合的触点部以及处在所述触点部两侧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具有配合所述推动卡的推动插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03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缩径取芯单管钻具
- 下一篇:一种耳标识别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