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尾缘襟翼的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173565.2 | 申请日: | 2022-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62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裴波;梁浩;张为社;李然;宋益超;王保增;李轶群;程利民;周富强;王林杰;王薇;贺干;李世雄;赵帝;戴俊;方志飞;任成一;安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7/02;F03D80/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1 | 代理人: | 卢平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襟翼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柔性尾缘襟翼的调节装置,其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尾缘襟翼在进行使用时,无法对尾缘襟翼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会出现结构不稳定的情况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风机叶片,所述风机叶片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活动块外侧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达到了提高结构稳定性、稳定使用和方便调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柔性尾缘襟翼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包括装置)、调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尾缘襟翼对翼型气动特性具有调控能力,作为降低叶片疲劳和局部载荷的气动控制部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尾缘襟翼在进行使用时,无法对尾缘襟翼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使得在不需要进行调向时,无法对尾缘襟翼进行有效的限位调节,使得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不需要尾缘襟翼进行调控时,会出现结构不稳定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对风力发电机叶片中的尾缘襟翼进行限位调节的柔性尾缘襟翼的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柔性尾缘襟翼的调节装置,包括风机叶片,所述风机叶片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活动块外侧的一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机叶片的内部增加可以自动进行限位插接的结构,当尾缘襟翼转动到与叶片端面平齐的位置时,可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进行旋转,同时位于丝杆外侧的活动块可以沿着丝杆外侧的螺纹进行移动,将限位杆推出并且插接到位于尾缘襟翼内部的限位孔中进行限位,提高在不需要尾缘襟翼进行调控时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块和外壳相互滑动,所述外壳和活动块均采用矩形结构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和丝杆之间的传动配合,可以实现限位杆的自动进退,实现自动插接限位,方便控制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叶片的外侧预留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尾缘襟翼本体,所述尾缘襟翼本体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尾缘襟翼本体外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尾缘襟翼的内部增加限位孔,可以与限位杆之间相互配合进行插接,实现限位的目的,方便更好的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杆均关于尾缘襟翼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杆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杆相互插接,所述尾缘襟翼本体与风机叶片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称设置两组插接的限位结构,可以提高尾缘襟翼限位固定后结构的稳定性,方便风机叶片可以更加稳定的进行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叶片的内部位于第一空腔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连接轴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进行旋转,同时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之间的啮合,使得第二锥形齿轮进行旋转,以此带动尾缘襟翼本体通过连接轴与风机叶片进行转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73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