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158922.8 | 申请日: | 202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11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克谋;胡熠多;周小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卓耐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B21D7/16;B21D4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文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00 | 代理人: | 林有娣 |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零件 表面 均匀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棒,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热板,多个所述加热棒均设置于隔热板的上端前侧,多个所述加热棒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穿设有管材,所述隔热板的下端前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转动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杆,所述U型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管体进行旋转加热,使得管体均匀加热,保证后续弯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弯管机弯折管材时,由于管材具有一定的硬度,直接弯折的话不仅影响成品品质,且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在弯折管材之前需要对管材进行加热。
而在对管材进行加热时,仅仅只需要对要弯折的部位和要扩口的部位进行加热,如果其他部位也被加热时,会导致在管材弯折和扩口时,管材的其他部位发生不必要的形变,影响弯管质量。
其中,公告号CN207756662U公开了一种用于弯管机的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管材,加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于装置本体底部的加热组件、连接于装置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用于遮挡加热组件的多个遮挡部,多个遮挡部沿装置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遮挡部在装置本体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均露出加热组件,该技术方案中仍存在缺陷:
该技术方案中加热时管体处于静置状态,导致管体靠近加热体一侧加热较快,而远离加热体一侧加热较慢,导致管体受热不均,容易影响后续弯管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弯管机的加热装置加热时管体处于静置状态,导致管体受热不均,容易影响后续弯管质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棒,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热板,多个所述加热棒均设置于隔热板的上端前侧,多个所述加热棒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部穿设有管材,所述隔热板的下端前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转动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杆,所述U型板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与管材的下表面相抵触,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带动旋转柱转动的传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固定套接于旋转柱的外壁,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蜗杆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一侧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辊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内壁滚动嵌设有多个滚珠。
优选的,所述传动辊为陶瓷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支撑架与对应的U型板和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滚珠均为耐磨钢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弯管机零件表面均匀加热装置,通过第一电机带的转杆转动,即带动传动辊转动,传动辊带动管材进行转动,即使得多个加热棒能够对管材进行均匀的加热,保证后续弯管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卓耐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卓耐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58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