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133627.7 | 申请日: | 2022-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11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静彬;丁扬雯;陈曦;肖扬;傅孙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14;E03F9/00;E03F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维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345 | 代理人: | 宋学康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污截行 分流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包括埋设于地底的截流管,截流管的侧面连接有雨污合流管、排雨水管和排污水管,排污水管的后端用于与污水系统相连接,排雨水管的后端用于与雨水系统相连接,排雨水管位于排污水管的上方。本申请的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便于古城区、老城区等地形狭窄的地区铺设,有利于地下管网的雨污分流作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污分流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可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现阶段常使用截流井作为雨污分流室,在晴天时,流入截流井的合流水只有污水,截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集中送往污水处理厂,降雨时,合流水包含污水和雨水,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流入污水管,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流入河道中;然而,由于截流井的管径较大,在老城区、古城区等地形狭窄的街道截流井的铺设较为困难,不利于地下管网的雨污分流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狭窄地形的街道铺设管道进行雨污分流作业,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包括包括埋设于地底的截流管,所述截流管的侧面连接有雨污合流管、排雨水管和排污水管,所述排污水管的后端用于与污水系统相连接,所述排雨水管的后端用于与雨水系统相连接;所述排雨水管位于排污水管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下雨初期/晴天时,合流水从雨污合流管进入截流管,截流管将合流水截住集中送往后端的污水系统;当雨水量增多时,合流水内的污水在截流管受到重力作用向下沉淀,通过排污水管送往后端的污水系统,由于排雨水管位于排污水管的上方,合流水内澄清的雨水溢流进入排雨水管,通过排雨水管送往后端的雨水系统,可降低大量雨水和污水同时通过污水系统进入污水厂造成污水厂超负荷运行的可能性。截流管的管径与截流井的管径相比,截流管的管径较小,便于古城区、老城区等地形狭窄的地区铺设进行雨污分流作业。
可选的,所述截流管的顶端连通于地面,所述截流管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清扫口,所述清扫口表面安装有用于阻挡截流管臭气外溢的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有异物堵塞排污水管时,通过清扫口能够便于清除截流管内的异物,降低了污水管堵塞、污水倒流进入排雨水管从而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清扫口设置盖子可减少排污水管的臭味溢出,提高环境的清洁度。
可选的,所述截流管内部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设置有多个尖刺,所有尖刺沿着吊绳的延长方向错位设置,所述吊绳靠近地面的一端安装于清扫口。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合流水在通过截流管时,合流水内的毛发、菜叶等杂物钩挂于尖刺,当需要处理尖刺的杂物可将吊绳上拉进行处理,提高清理截流管杂物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吊绳靠近地面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卡接块,所述清扫口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匹配卡接于卡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处理合流水中的杂物时,将带有倒刺的吊绳伸入截流管内,卡接块卡接于卡接槽,能够使吊绳架设于清扫口,降低吊绳意外掉入截流管导致堵塞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吊绳远离地面的一端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外径与截流管的内径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合流水在经过截流管进入排污水管时,合流水中的杂物被吊绳表面的尖刺阻截,部分未被阻截的杂质可被滤网拦截,降低了截流管堵塞的可能性,便于处理截流管内被阻截的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33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