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排水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133626.2 | 申请日: | 2022-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11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静彬;陈曦;肖扬;傅孙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14;E03F5/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维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345 | 代理人: | 宋学康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排水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层排水沟,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排水沟本体,所述排水沟本体设置有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的蓄水槽体,所述蓄水槽体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排水沟本体内置有蓄水槽体,蓄水槽体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下排水腔作为日常的排水用,蓄水槽体在雨天收集蓄存定量的雨水后,在日常中形成蓄水景观,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排水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排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沟排水,一种是暗沟或暗管排水。衬砌过的明沟结构稳定,路面雨水流入明沟内即来即走,排除地表水的效果较好。暗沟或暗管排水对排除土壤中的地下水效果较好,但降雨产生的地表水通过土壤再渗透进入排水暗沟或暗管,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在地表上形成积水。因此在公园、学校、操场等场所采用明沟排水方式较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排水明沟仅作为排水用,功能较为单一,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排水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层排水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排水沟,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排水沟本体,所述排水沟本体设置有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的蓄水槽体,所述蓄水槽体的上部呈开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本体内置有蓄水槽体,蓄水槽体将排水沟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上排水腔和下排水腔,下排水腔作为日常的排水用,蓄水槽体在雨天收集蓄存定量的雨水后,在日常中形成蓄水景观,增加排水明沟功能的多样性。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本体的底部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承台,所述蓄水槽体设置于承台上,承台内侧壁、排水沟本体底部内壁和蓄水槽体底部外壁之间形成下排水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承台为蓄水槽体提供支撑载体,使得蓄水槽体的底壁高于排水沟本体的底壁,承台内侧壁、排水沟本体底部内壁和蓄水槽体底部外壁之间形成下排水腔。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体的长度尺寸小于排水沟本体的长度尺寸,所述排水沟本体的两端均连接有排水箱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位于排水沟本体一端的排水箱涵的水流通过下排水腔流至位于排水沟本体另一端的排水箱涵内腔,当遭遇降水量较大的雨天时,位于排水沟本体一端的排水箱涵的部分水流满溢过蓄水槽体经过上排水腔流至位于排水沟本体另一端的排水箱涵内腔,提高排水能力。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体包括一对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于两个承台的蓄水侧板、固定连接于两个蓄水侧板之间且抵接于承台的蓄水底板以及一对固定连接于蓄水底板和蓄水侧板之间的蓄水端板,蓄水端板的上端面低于蓄水侧板的上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端板的上端面低于蓄水侧板的上端面,当雨天时,当蓄水槽体存满雨水后,雨水从蓄水端板溢出蓄水槽体流至下排水腔。
优选的,所述蓄水端板开设有清理口,所述蓄水端板滑移连接有控制清理口启闭的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蓄水槽体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滑移取出封板,使得清理口呈开启状态,便于将蓄水槽体内的水和杂质一起清除。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本体设置有对蓄水槽体进行补水的供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晴天时,随着蓄水槽体内的水分蒸发,导致蓄水槽体内的水量减少,通过供水组件对蓄水槽体进行补水作业。
优选的,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储水箱、连接于储水箱以对蓄水槽体进行供水的供水管以及为供水管提供输送压力的抽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城市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33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醋纤涤纶混纺面料
- 下一篇:一种雨污截行分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