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胶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00931.1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66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昌筱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9 | 代理人: | 周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热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胶热流道系统,属于热流道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注射嘴、热分流板和热嘴,热分流板为一体成型,且包括分流板主体和分流部,注射嘴位于分流板主体的中心,分流板主体内设有与注射嘴相连通的主流道,每一分流部包括板体以及多个与主流道相通的分流道,热嘴与分流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板体的底部设有安装热嘴的安装孔,热嘴包括热嘴主体和热嘴发热套,热嘴主体的顶部与热嘴发热套之间保持间距,在热嘴主体的所述间距段设有紧固介子。通过将热嘴主体的顶部插入安装孔内,并通过紧固介子紧固连接热嘴主体与热分流板,替代现有技术中热嘴的端部与热分流板之间直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避免因两者之间的缝隙而造成熔胶泄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漏胶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较普通模具而言,通过热流道系统注塑的塑胶产品质量更高,且热流道系统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现有的热流道系统中,热嘴的端部与热分流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参见中国公开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4248404A,申请公布日为2022年03月29日,公开的一种热流道系统,根据说明书第【0036】段所记载的“热嘴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延伸部24固定”。在注塑生产过程中,螺纹连接难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进而在热分流板与热嘴之间的缝隙,造成泄漏熔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胶热流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胶热流道系统,包括注射嘴、热分流板和热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分流板为一体成型,且包括分流板主体和至少两个分流部,注射嘴位于分流板主体的中心,分流板主体内设有与注射嘴相连通的主流道,每一分流部包括板体以及多个与主流道相通的分流道,热嘴与分流道一一对应设置,在板体的底部设有安装热嘴的安装孔,热嘴包括热嘴主体和套设在热嘴主体外周的热嘴发热套,热嘴主体的顶部与热嘴发热套之间保持间距,在热嘴主体的所述间距段设有紧固介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流道的数量与分流部的数量相同,分流部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道与主流道相垂直,每一分流部上的分流道设有四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分流板的上下两面分别镶嵌有加热元件,两所述加热元件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元件环绕所述分流板主体以及每一分流部的板体,所述加热元件为发热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包括与热嘴主体顶部相适配的卡接段以及与紧固介子相连接的螺纹段,卡接段和螺纹段同轴度,且为上下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段的内壁上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的外端面为平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嘴主体的顶部侧端设有一平切扁平部,所述平切扁平部的侧面与凸块的外端面相抵接,热嘴主体的顶部轮廓与卡接段的周向内壁相匹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介子的一端与安装孔的螺纹段相连接,另一端露出热分流板的底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嘴发热套内嵌卷绕有发热圈,所述发热圈与电源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热嘴主体的顶部插入安装孔内,热嘴主体的顶面紧密贴合安装孔的顶部内壁,并通过紧固介子紧固连接热嘴主体与热分流板,替代现有技术中热嘴的端部与热分流板之间直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避免因两者之间的缝隙而造成熔胶泄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昌筱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昌筱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00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热流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工放大器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