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极片单元、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48568.3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22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邹本辉;赵烨;沙大喜;汤田华;王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融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525;H01M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吕露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单元 组件 电池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极片单元、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领域。电极极片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极片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极片,其中,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沿电极极片单元的厚度方向交替层叠布置,第二极片和相邻的第一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第二极片及第一极片分别具有与隔膜接触的活性物质层;电极极片单元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均为第二极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极片背离隔膜的一侧未设置活性物质层,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极片背离隔膜的一侧未设置活性物质层。其能够改善现有的电动交通工具整车重量重、续航里程较短,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池易鼓胀导致其短路烧毁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极极片单元、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电动交通工具飞速发展,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车。电动交通工具以动力电池为动力驱动其行驶,由于电动交通工具对环境污染较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目前,电动交通工具存在整车重量重、续航里程较短,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池易鼓胀以导致短路烧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极片单元、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其能够改善现有的电动交通工具整车重量重、续航里程较短,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池易鼓胀导致其短路烧毁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极片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极片以及至少两个第二极片,其中,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沿电极极片单元的厚度方向交替层叠布置,第二极片和相邻的第一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第二极片及第一极片分别具有与隔膜接触的活性物质层;电极极片单元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均为第二极片,位于第一侧的第二极片背离隔膜的一侧未设置活性物质层,位于第二侧的第二极片背离隔膜的一侧未设置活性物质层。
本申请提供的电极极片单元,利用其结构的改进,使其相比于现有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构成的电机极片单元,在容量相同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第一极片的集流体的使用量,从而在将其应用于电池中及相关的用电设备(例如新能源电动汽车)中时,一方面能够在容量相同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电极组件的体积,以使使用含有上述电极极片的电池的用电设备实现轻量化设置,并且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有效增大容量,从而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利用容量相同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第一极片的集流体,以缓解因集流体导热造成的电池膨胀,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并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
在上述两种实现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电极极片单元的设置方式,设置方式更为灵活,且上述两种设置方式均能够改善现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整车重量重、续航里程较短,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池易鼓胀导致其短路烧毁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极片的数量为一个,第二极片的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极极片单元结构简单且便于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集流体的厚度为10-20μm。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上述正极集流体的厚度合理,具有较佳的支撑性能,若厚度过薄,将导致正极片成型过程中易变形、以及强度不够易断裂,若厚度过厚,制作成本高且易导致电池膨胀,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的厚度为4.5-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融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融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48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碳酸酯多元醇的生产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