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引气系统部件专用除尘件以及自动排尘口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29745.3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91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贵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贵森 |
主分类号: | F02C7/00 | 分类号: | F02C7/00;F02C7/32;B01D45/16;B01D45/18 |
代理公司: | 陕西铭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5 | 代理人: | 周沛臣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系统 部件 专用 除尘 以及 自动 排尘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领域,尤其涉及飞机引气系统部件专用除尘件以及自动排尘口。该自动排尘口包含离心式旋风除尘装置固定板(314),离心式旋风除尘装置固定板(314)上包含多个孔用于落下灰尘,离心式旋风除尘装置固定板(314)下方布置有一圈的反射屏障(313);反射屏障(313)为类锥形结构,在反射屏障(313)和离心式旋风除尘装置集尘盒(308)的边壁之间有间隙;在离心式旋风除尘装置集尘盒(308)的边壁上布置有一个转动支点(311),限位块(312)能限制离心式旋风除尘装置排尘板(309)的转动极限位置。能够实现引气系统部件自动除尘和自动排尘,减少引气系统部件受空气中尘粒的污染程度,从而降低引气系统部件故障频发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发动机引气系统领域,尤其涉及飞机引气系统部件专用除尘件以及自动排尘口。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空气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脏变堵,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尘粒。空气被吸入汽车发动机前会先经过空气滤芯,尘粒会被滤芯阻隔;当尘粒在滤芯上堆积后,就会导致滤芯变脏变堵,从而导致进气量降低,造成发动机的功率下降。飞机发动机工作时也会吸入大量的空气,但空气在进入飞机发动机之前却没有像汽车那样的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如前所述,由于空气中含有尘粒,吸入飞机发动机后也会使发动机内部的部件以及相关系统的部件变脏或变堵,一段时间后会造成这些依靠空气而工作的飞机零部件的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
刘永建在2004-03-20就在《航空维修与工程》上发表了《A320空调/引气系统故障浅析》。
在现代民航客机上,专门有一个引气系统来控制和管理来自飞机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的热引气。从该系统引出并经调节后的引气会输送到飞机上的其他十余个子系统中参与相应的工作,可见该系统的重要性,但同时该系统也是故障率最高的系统之一,其故障频发。多年来民航维修业已有诸多讨论,但未解决根本问题。其原因在于:该系统中的大部分部件都是依靠空气而工作的,因此必定会受到空气中的尘粒污染。
引气系统中的引气温度控制器的气滤网101因受到空气中尘粒的严重污染而造成堵塞,导致引气无法进入控制器,造成与之相连的部件无法正常工作,最终导致了整个引气系统超温,造成发动机引气失效的严重故障。尤其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由于空气中的含尘量较大,有时再加上沙尘天气,航班运营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严重堵塞情况,曾有多起航班因双发引气失效的严重故障而导致航班迫降或返航的事件。目前的解决方式为加大机务的检修工作量,并缩短排查周期;以增加人力物力成本的方式来保证航班运营安全。
由于飞机发动机进气罩和发动机风扇叶片之间没有安装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并且该区域也无法安装过滤装置。针对该情况,本实用新型则提供了在引气系统中及引气系统部件上安装除尘装置的两种方案,实现引气系统及引气系统部件的自动除尘和自动排尘,以解决或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效果更好的飞机引气系统部件专用除尘件以及自动排尘口,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系列方案:飞机引气系统专用除尘件以及自动排尘口;
飞机引气系统专用除尘件自动排尘口,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排尘口包含作动腔,该作动腔中部包含作动活塞,作动活塞通过竖直的杆件连接着下方的排尘阀,排尘阀包含朝内倾斜的封闭壁;同时作动活塞的下方和作动腔的底壁上布置有弹簧;作动活塞上方连通着气压导管;在作动腔的边侧伸出有排气管;作动腔布置在集尘盒中,集尘盒的底壁包含口部即排尘口,排尘阀朝内倾斜的封闭壁能够契合排尘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气压导管的进口布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气压导管布置在轴流式旋风除尘装置的含法兰边的进口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贵森,未经朱贵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29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建筑工程用多功能测量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使用方便的新能源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