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湿装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018528.4 | 申请日: | 2022-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5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蓝秀堂;周武成;蓝碧堂;李健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江配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28 | 分类号: | H02B1/28;H02B1/56;H02B1/46;H02B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侯程新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装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装置结构,其包括:结构衔接部、连接风口、若干冷端翅片、导冷块、热电制冷片、风扇以及集水槽;所述结构衔接部的中部设置所述连接风口;所述结构衔接部的侧面分别设置所述冷端翅片、所述导冷块以及所述热电制冷片;所述结构衔接部的另一侧面设置所述风扇。所述导冷块分别连接每一所述冷端翅片与所述热电制冷片。所述导冷块与所述热电制冷片接触连接后与所述结构衔接部形成进风间隙;所述风扇旋转后将空气导引接触所述冷端翅片并使空气沿着所述进风间隙流动。所述集水槽于所述冷端翅片的下方连接于所述结构衔接部的侧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箱用除湿装置所存在除湿效果不佳、结构复杂难以布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配电柜可分为动力配电柜、照明配电柜或计量柜等,其常用做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所述配电柜是用电器控制中心的统称,其常被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所述的配电柜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的功能。所述配电柜在使用后,其内部会存在潮湿气体,长时间使用后,潮湿气体会汇聚成水汽附着在配电柜内部各个电器元件上,造成电器元件的短路而发生危险;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基于此,中国专利CN214100461U公开了一种除湿防潮智能配电箱,其包括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部壳体,且加热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热转换器,且冷热转换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部壳体,所述冷热转换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部壳体,该种除湿防潮智能配电箱具有自动除湿的优点。
然而,上述所公开的一种除湿防潮智能配电箱还存在结构复杂难以布置的技术问题。具体的,上述所公开的智能配电箱,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接通电源,先通过预设的湿度感应器以对配电柜内部的湿度进行感应。当配电柜内部的空气湿度高于正常值时,再通过控制箱启动抽风扇以将外部空气抽进加热箱内部。然后,通过加热板对所加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将空气内部的水分抽出,使空气保持干燥。接着,再通过吸水板将所抽出的水分吸出,并将其送入冷热转换器的内部,然后,将热气转换成常温。在空气进入至连接管内部时,其带动螺旋片旋转,从而带动扇叶旋转,扩大出气范围,实现对配电柜内部的均匀除湿。由此可见,上述的除湿防潮智能配电箱是利用了加热除湿的原理,但该种方法应用在封闭空间的除湿效果较差,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并未被有效排出,即其无法降低封闭空间内的绝对湿度,一旦其封闭空间内的空气再次遇冷,水汽会重新饱和甚至重新凝露。此外,上述所公开的除湿防潮智能配电箱其所设有的散热片、冷热转换器以及扇叶等核心元件需要分散设置在配电箱体内部的各处;例如,其散热片设置于配电箱的顶部,而其扇叶则设置于配电箱的底部,从而,使其除湿结构具有结构复杂且分散难以布置的缺点,严重影响了配电柜已有元件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电箱用除湿装置所存在除湿效果不佳、结构复杂难以布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除湿装置结构。
一种除湿装置结构,其包括:结构衔接部、连接风口、若干冷端翅片、导冷块、热电制冷片、风扇以及集水槽;所述结构衔接部的中部设置所述连接风口;所述结构衔接部的侧面分别设置所述冷端翅片、所述导冷块以及所述热电制冷片;所述结构衔接部的另一侧面设置所述风扇。若干所述冷端翅片均匀排列设置于所述导冷块的侧面,且两相邻的所述冷端翅片之间形成导水槽。所述导冷块分别连接每一所述冷端翅片与所述热电制冷片;所述热电制冷片通电后制冷以与所述导冷块及每一所述冷端翅片进行热交换。所述导冷块与所述热电制冷片接触连接后与所述结构衔接部形成进风间隙;所述风扇旋转后将空气导引接触所述冷端翅片并使空气沿着所述进风间隙流动。所述集水槽于所述冷端翅片的下方连接于所述结构衔接部的侧面。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冷端翅片自上而下宽度逐渐收窄以使其下部形成尖端的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结构衔接部具有若干阶梯固定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江配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江配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18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坡锚固钻机的操作台
- 下一篇: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停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