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线微生物检测微流道方孔流动室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17797.9 | 申请日: | 202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8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叶武青;陈训龙;张亮亮;朱靓;夏信群;叶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14 | 分类号: | G01N15/14;B01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金盟 |
地址: | 31161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微生物 检测 微流道方孔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线微生物检测微流道方孔流动室,在液体进口与检测流道之间连通有方孔的中间流道、可汇入检测流道的左流道、右流道。液流就能通过第一极流道分支加压于第二级流通道分支,增加左、右流道的第二极流道分支汇聚时的压力,从而使左、右流道的第二极流道分支聚焦、汇流入检测流道两侧的液流增速,使两侧更多的液流等于或趋近于中间流道流出的液流,使形成的层流状态下中心等速的液流宽度变宽,达到增加流过光斑的液流的流量。本实用新型检测流道的中心等速的液流宽度宽,流速高,在不使用鞘液的情况下能够使流动室内液体能一直以层流状态维持较高的一个流速,可完全避免使用鞘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微生物检测微流道方孔流动室。
背景技术
近几年,微流体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术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发展的热点领域。传统流动室由样品管、鞘液罐和喷嘴等组成,常用光学玻璃、石英等透明材料制成,设计和制作均很精细,是液流系统的心脏。常规鞘液会在流体中心形成一条核流使得样本被限定在液流的轴线上,但是会造成被测样品检测通量较小,且受到外部振荡影响信号会发生波动。
现有流式聚焦方案,样本流速通常为ul/min的流量无法满足在线微生物一个大通量(mL/min)实时监测,为了增加流速,会造成鞘液的大量浪费,同时对聚焦鞘液本身的一个洁净度需要远远高于待测样品,造成检测成本的提高。另外鞘液本身携带的极少量微生物会对被测样品的微生物检测形成一定的干扰,每批鞘液洁净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操作前需要对鞘液的微生物含量进行定标操作,操作繁琐且增加了算法识别以及补偿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使用鞘液、可实现在线微生物检测的在线微生物检测微流道方孔流动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线微生物检测微流道方孔流动室,包括流动室本体,所述的流动室本体上设有液体进口、流道面积小于液体进口的方孔检测流道,所述的检测流道设有流道出口,所述的液体进口与检测流道之间连通有方孔的中间流道,位于中间流道两侧可汇入检测流道的方孔的左流道、方孔的右流道,所述的中间流道与检测流道同心,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均包括流道面积大于中间流道的方孔的第一极流道分支、流道面积与中间流道相等的第二极流道分支,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的第二极流道分支聚焦汇流于检测流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的第一极流道分支的流道面积为中间流道流道面积的1-2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的第一极流道分支的流道面积为中间流道流道面积的1.5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的第一极流道分支与中间流道平行,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的第二极流道分支倾斜汇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间流道、左流道、右流道聚焦汇聚于检测流道上同一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流动室本体为石英材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左流道、右流道对称设置于中间流道两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间流道的流道面积小于方孔检测流道的流道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177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