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热体及熔炼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009730.0 | 申请日: | 2022-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37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利盈达富工业电炉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熔炼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体及熔炼设备,涉及蓄热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蓄热体结构复杂且热交换效率差,因此使用该蓄热体结构会导致热量的回收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筒体,其具有密封腔,其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热表面;密封腔具有第四进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第一换热结构,其设置于密封腔的内侧壁;第二换热结构,其设置于密封腔内;第一换热结构与第二换热结构之间形成有蓄热通道;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蓄热体的具体结构构造,其能够通过两组换热结构组合后所形成的蓄热通道来进行热量的回收,且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方便生产制造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体及熔炼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熔炼炉为热工炉的一种,它是能完成将金属材料及其它辅助材料投入加热炉溶化并调质,炉料在高温(1300~1600K)炉内物料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产出粗金属或金属富集物和炉渣的火法冶金过程的热工炉。
为了对加热熔炼炉的余热进行回收,一般会通过配备蓄热体来进行对该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现有的蓄热体结构复杂且热交换效率差,因此使用该蓄热体结构会导致热量的回收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体及熔炼设备,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蓄热体的具体结构构造,其能够通过两组换热结构组合后所形成的蓄热通道来进行热量的回收,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方便生产制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热体,包括:
筒体,其具有密封腔,其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热表面;
所述密封腔具有第四进风口和第四出风口;
第一换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密封腔的内侧壁;
第二换热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内;
所述第一换热结构与所述第二换热结构之间形成有蓄热通道。
由此,当筒体的外壁所处的空间内充满有高温烟气时,高温烟气通过第二导热表面能够对密封腔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从第四进风口进入密封腔的气体为室温,当该室温气体经过具有一定行程的蓄热通道时,该室温气体能够与第一换热结构以及第二换热结构进行热交换,进而使得蓄热通道内的气体的温度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对筒体外壁所处空间的高温烟气进行热量回收利用的目的,由此可见,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蓄热体的具体结构构造,其能够通过两组换热结构(第一换热结构与第二换热结构)组合后所形成的蓄热通道来进行热量的回收,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
分隔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
所述密封腔具有第四进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四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热通道的两端;
所述分隔结构分隔式布置于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四出风口之间。
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外界空气在密封腔内能够流经整个蓄热通道的具体结构构造,以使得高温烟气能够充分地对密封腔内的外界空气传递热量,以提高燃烧装置的燃烧效率。其次,分隔结构简单实用,其能够便于蓄热体的生产加工。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
第二保温室,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温室内;
所述第二导热表面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室内;
第四进风管路,其穿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室,其与所述第四进风口连通;
第四出风管路,其穿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室内,其与所述第四出风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利盈达富工业电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利盈达富工业电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09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