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电流保护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927299.1 | 申请日: | 202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31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依璇;李品萱;沙益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C7/02 | 分类号: | H01C7/02;H01C1/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保护 元件 | ||
一种过电流保护元件,包含电阻元件、外接电极及封胶层。电阻元件具有由下而上堆叠的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正温度系数材料层、第二导电层及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具有下表面及第一侧壁与下表面连接。外接电极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置于下表面,分别通过第一导孔及第二导孔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层。封胶层覆盖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侧壁且延伸至部分下表面,使得封胶层于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呈现第一周缘,而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位于第一周缘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电流保护元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封胶层的过电流保护元件。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特性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具有对温度变化反应敏锐的特性,可作为电流感测元件的材料,且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过电流保护元件或电路元件上。由于PTC导电复合材料在正常温度下的电阻可维持极低值,使电路或电池得以正常运行。但是,当电路或电池发生过电流(over-current)或过高温(overtemperature)的现象时,其电阻值会瞬间提高至一高电阻状态(至少104Ω以上),即所谓的触发(trip),而将过量的电流反向抵销,以达到保护电池或电路元件的目的。
然而,在电子元件微型化的趋势下,过电流保护元件(特别是其中的正温度系数材料层)相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例如:水气、氧、粉尘及温度等)影响而出现特性衰退或于触发前电阻升高的问题。为因应此种情形,传统会在元件外封装绝缘层进行保护。只是,其在结构设计上仍有未臻完善之处。
更详细地说,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为两种不同结构的现有过电流保护元件10、20的剖视图,此两种结构相似。就剖视图的方向来看,两者皆包含由下而上堆叠的外接电极16、第一绝缘层11、第一导电层12、正温度系数材料层13、第二导电层14及第二绝缘层15。外接电极16具有第一电极16a位于右侧及第二电极16b位于左侧。第一绝缘层11具有两个通孔以形成第一导孔17a及第二导孔17b,使得第一电极16a通过第一导孔17a电连接第一导电层12,而第二电极16b通过第二导孔17b电连接第一导电层12。由第一电极16a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层12与由第二电极16b电连接第一导电层12彼此不电连接。如此一来,这样的结构形成现有的过电流保护元件10、20。
在制造过电流保护元件10、20的过程中,该些层会先依序堆叠且进行热压合而形成一板材,然后对板材进行钻孔、电镀和图案化工艺,最后将板材裁切来形成多个过电流保护元件10、20。然而,于裁切过程中,第一电极16a及第二电极16b有可能会存在极小误差而与边界相隔一非常短的距离D(如图1a所示),又或者是完整地切齐而无任何误差(如图1b所示)。无论是图1a或图1b的现有过电流保护元件10、20,为了解决过电流保护元件(特别是其中的正温度系数材料层)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特性衰退或于触发前电阻升高的问题,现有的过电流保护元件10、20仅对其侧面封装绝缘材料(例如在元件侧面涂覆一绝缘层或在元件侧面形成一绝缘框),却皆未于第一绝缘层11的表面上封装绝缘材料。这会产生以下所述问题。
以图1a的现有元件结构来说,如前述所提,距离D仅为误差所致,故第一电极16a及第二电极16b与边界之间的空间狭小。若在第一绝缘层11的表面上封装绝缘材料,以现有技术而言,绝缘材料必然会沾粘到第一电极16a及第二电极16b的侧面,不仅会造成外接电极16的焊接面积减少,亦有可能会影响元件焊接到电路板的可焊接性,并进而影响元件的电性表现。此外,因距离D过于狭小,未留有足够距离给予绝缘材料均匀地扩散,即使将绝缘材料涂刻意覆到第一绝缘层11,最终固化后的结构不仅会沾到第一电极16a及第二电极16b且结构上不平整,于第一电极16a及第二电极16b两侧的绝缘材料更是不对称。简单而言,即绝缘材料的高度有可能超过外接电极的高度,造成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的情况。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避免盖到太多外接电极16,绝缘材料封装于第一绝缘层11的面积相当有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27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能耗自动控制电柜风扇
- 下一篇:一种扫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