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旧动力电池放电金属片焊接装置以及焊接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925719.2 | 申请日: | 2022-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3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李长东;阮丁山;周游;李强;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Q7/00 |
| 代理公司: | 惠州知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4 | 代理人: | 罗佳龙 |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动力电池 放电 金属片 焊接 装置 以及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废旧动力电池放电金属片焊接装置以及焊接机。所述装置包括传输组件以及焊接组件;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带以及电池夹持件,电池夹持件设置于传输带上,电池夹持件用于夹持废旧动力电池,传输带用于将废旧动力电池传送至放电金属片焊接位;焊接组件包括焊接件以及放电金属片移动件,放电金属片移动件用于将放电金属片抓取并移动至放电金属片焊接位,焊接件与放电金属片焊接位对应设置。焊接件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电极与放电金属片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便于快速将放电金属片焊接在废旧动力电池的电极上,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旧动力电池放电金属片焊接装置以及焊接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锂电池发展迅速,由最初的数码3c已经发展到了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91.28万辆,纯电动车72.5万辆,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比19年增长111万辆,增长了29.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40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32%,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且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吨,到2020年后累计报废量将达到35万吨,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达到45万吨,这将可能引起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等诸多不利影响,回收动力电池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废旧电池的极片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锰等重金属元素,同时电解液中含有六氟磷酸锂,其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会产生剧毒的HF气体,对自然环境有严重的危害。
我国目前回收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的是火法回收,即将废旧电池经过拆解、粉碎、筛分和回转窑高温处理后得到正极材料。然而废旧电池中往往带有一定的电量所以在拆解破碎前应进行放电处理,将电压降到一定范围值后方可进行破碎处理,这样能避免电池起火和人员伤害等问题发生。目前采用的放电方式大体分为化学浸泡法和物理外接负载法,然而化学浸泡法的放电时间过长,动辄数十小时,而且在浸泡过程中存在腐蚀极柱,导致电量不能完全释放、浸泡废水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采用化学浸泡法放电的性价比较低,而采用相对简单的物理外接负载法放电显得更加方便快捷。
然而,根据国家以及行业对废旧动力电池的打包贮存要求,大多数来料均进行了绝缘处理。这部分处理过的电池中,采用绝缘胶布粘贴来达到绝缘处理,而在物理放电法放电之前,需先必须对这些绝缘胶布进行处理。目前多数采用手撕或者手磨机的方式打磨去除绝缘胶布,前者效率过低,后者粉尘过大,对环境以及员工伤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生产效率的废旧动力电池放电金属片焊接装置以及焊接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废旧动力电池放电金属片焊接装置,包括:传输组件以及焊接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带以及电池夹持件,所述电池夹持件设置于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电池夹持件用于夹持废旧动力电池,所述传输带用于将所述废旧动力电池传送至放电金属片焊接位;所述焊接组件包括焊接件以及放电金属片移动件;所述放电金属片移动件用于将放电金属片抓取并移动至所述放电金属片焊接位,以使所述废旧动力电池的电极与所述放电金属片接触;所述焊接件与所述放电金属片焊接位对应设置,所述焊接件用于进行所述废旧动力电池的电极与所述放电金属片的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夹持件包括两个夹持面相对设置的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分别与所述废旧动力电池的两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持块均与所述传输带活动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夹持块之间的间距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夹持件还包括与所述传输带连接的锁紧旋钮,两个所述夹持块活动设置于所述锁紧旋钮上,所述锁紧旋钮用于锁紧两个所述夹持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25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