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扰气升吸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863385.0 | 申请日: | 202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85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沈中明;朱海涛;张凯;冯志;赵银秀;周艳春;车镕谷;何祚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3003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扰气升吸泥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扰气升吸泥组件,包括:吸泥罩的上口与升液排泥管的下口相连通,吸泥罩的下口周围布置气体扰动管,气体扰动管具有向下曝气的曝气口。有益效果是:对该排泥方式进行了改进,布置型式具有特色,适应了净水厂污泥容易沉积的特性,提高了污泥提升效率;该气体扰动管布置在吸泥罩外圈,尽可能对吸泥罩周边尽可能大范围内淤泥进行扰动,使淤泥吸入吸泥罩内,且扰动后的压力空气也能顺利进入吸泥罩内;吸泥罩能够将气体扰动管扰动产生的气液全部收集,避免了浓缩池内上部清水被搅浑,影响浓缩功能;气扰的空气进入吸泥罩后,与气升的空气共同作用,节省气升空气量,提高空气的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升液排泥管吸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厂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扰气升吸泥组件。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2022735436.9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该系统包括浓缩池、升液排泥管、空压机和供气管组成,浓缩池的中心具有集泥坑,升液排泥管埋设于浓缩池的池底内,且其一端进入集泥坑内,另一端经浓缩池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外;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通过气升的方式,气液沿升液排泥管沿线满管均匀混合扰动,解决了排泥管内污泥板结导致堵塞的问题。
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供气管对集泥坑内污泥进行扰动,但被扰动的气液无法全部被升液排泥管收集,导致污泥上浮,使浓缩池上部清水变浑浊,影响污泥沉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扰气升吸泥组件,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扰气升吸泥组件,包括:升液排泥管、吸泥罩和气体扰动管,吸泥罩的上口与升液排泥管的下口相连通,吸泥罩的下口周围布置气体扰动管,气体扰动管具有向下曝气的曝气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为:吸泥罩上窄下宽。
更进一步,吸泥罩上端为锥形,下端为矩形。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为:曝气口斜向下喷射出的气体至少在吸泥罩下口所覆盖区域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为:曝气口所喷射出的气体倾斜45°~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气扰气升吸泥组件应用于气扰及气升排泥系统中,对该排泥方式进行了改进,布置型式具有特色,适应了净水厂污泥容易沉积的特性,提高了污泥提升效率;
2)该气体扰动管布置在吸泥罩外圈,尽可能对吸泥罩周边尽可能大范围内淤泥进行扰动,使淤泥吸入吸泥罩内,且扰动后的压力空气也能顺利进入吸泥罩内;
3)吸泥罩能够将气体扰动管扰动产生的气液全部收集,避免了浓缩池内上部清水被搅浑,影响浓缩功能;
4)气扰的空气进入吸泥罩后,与气升的空气共同作用,节省气升空气量,提高空气的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升液排泥管吸泥效率;
5)吸泥罩罩口面积较大,吸泥作用面积大,吸泥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扰气升吸泥组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扰气升吸泥组件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升液排泥管,2、吸泥罩,3、气体扰动管,310、曝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63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